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 > 综合 > 何谓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最早源于谁

何谓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最早源于谁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2个月前

何谓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最早源于谁

导读:喜欢文化传统的人们善于寻根探源,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灿烂文化,在谈古论今的时候,你要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地。那么,何谓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最早源于谁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君臣

何谓“三纲五常”?

孔子最早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而且在儒家文化中,“三纲五常”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构架式的作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君臣有义”的“五伦”规范。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结合儒家“五伦”的思想在其所著的《春秋繁露》一书中也提出了三纲五常论,但它的主要核心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为臣者必须服从于君,为子者必须服从于父,为妻者必须服从于夫,君、父、夫又要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的实质反映出在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常就是不变的意思,这里指日常基本准则。五常即五条准则,也叫“五伦”。五常的内容,古时有两种主流思想。一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所规定的关系;二说是仁、义、礼、智、信等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它和“三纲”常被连起来说,即“三纲五常”。

父子

三纲五常最早源于谁

“三纲五常”是春秋时孔子最先提出思路,而西汉时董仲舒据此总结成完全的理论的。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释义: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释义:重视阳地,而避免处于阴地)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释义:国君是臣子的准则,父亲是儿子的准则,丈夫是妻子的准则)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人物介绍: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何谓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最早源于谁”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