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春节节俗,各民族的春节特色习俗是什么
导读:春节是我国最大的节日,不管是什么民族都会庆祝,虽然各民族的春节时间、形式、内容有不同,但是大家对过节的重视是一样的,那就是血脉宗亲齐聚一堂,声声爆竹迎佳节,句句乡音暖人心。那么,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春节节俗是怎样的?各民族的春节特色习俗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春节
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春节节俗
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春节节俗大都与汉族相同,但也有其独特的习俗。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山区的壮族妇女就穿着新衣,争先恐后到井边或河边挑水,意为“挑新水”,并在井边或河边拾象征六畜的石头,回家时边走边模仿六畜的叫声,把石头带回家,放在牛栏和猪圈内,祈求新的一年六畜兴旺。大年初一挑来的新水用来煮加了生姜、竹叶、葱花的茶,供全家人饮用。在桂西一些壮族地区,大年初一一大早,男子将刀、耙、犁、斧等农具绑上粽粑,以示酬劳,并到坡地上犁两道垄沟。妇女则撒少许谷种于牛粪上,以求当年生产顺利。大年初二,老少走寨串村,访亲会友。春节期间各地均举行抛绣球、打扁担、演壮戏、舞龙狮、舞春牛等文娱活动。
瑶族
瑶族的春节节俗因支系不同而各具特点。大年初一鸡叫之时,盘瑶就带猫、狗巡游房屋四周,意为防鼠防兽。花瑶由长辈带领成年男子上山“出晨”,边走边口念吉语,然后各砍一捆生柴,意为新年生柴(财)。红瑶以猪肉粥、鸡肉粥祭祖,并供两套女子新装于神台上,以示丰衣足食。平地瑶以花粳、白粳、黄壳糯、黑壳糯、八月粘等谷种放入杯中浸泡,供于神台,根据其发芽状态来决定当年播种品种。蓝靛瑶给幼童举行挑花、识字等启蒙仪式。春节期间,瑶族人还举行演“耕作戏”、赛陀螺、打铜鼓、围猎、射击、斗鸟、抛绣球等文体活动。
苗族
苗族地区各户家长在大年初一早晨朝着当年“吉利”的方向,砍回常绿树枝并放在屋内,意为“长青”和“生财”。春节期间,走亲戚、拜老庚(每逢节庆,老庚之间都会互相往来,以加深感情)。桂西北一带,苗族人到外公家拜年时,要唱传统的“拜年歌”。大年初一至十五,苗寨举行吹芦笙、唱苗歌、弹琵琶、舞踩堂、跳坡、爬高杆、斗牛等文体活动,老幼同乐。
过年
侗族
侗族男子在大年初一早晨朝着村东“出行”,采些野山茶花,插在神台上,以示新年万象更新。邻居之间互拜新年,品尝油茶。春节期间各村集体互访。芦笙队、年锣队纷纷到邻村拜年竞赛。
仫佬族
仫佬族主妇在大年初一鸡鸣时到河边、井边焚香,并把数枚硬币投到水中,然后挑水回家,每人喝一口新水,以图吉利。早餐家家吃汤圆,以示日子甜蜜圆满。春节的娱乐活动除唱采茶歌、舞狮龙之外,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集在村外绿坡或村中晒谷坪上开歌堂,纵情欢歌,通宵达旦。
毛南族
毛南族妇女也在大年初一凌晨到河边挑新水,并用“恩”树叶泡水洗脸。学童读几页书,以图聪慧灵巧。扁担则被插在门口,上端挂秤、下端系刀,意保人畜安泰兴旺。初二至十五互访亲友。
京族
京族群众则在大年初一清晨到井边焚香汲水,将钱币撒到水井里,俗称“买新水”,意为祝愿新年的“水头”(意为“钱粮”)比旧年更丰足。京族群众在大年初一吃的东西颇为讲究,早餐吃白薯糕、糖粥等素食,午餐喝酒吃荤。
彝族
彝族群众在大年初一挑新水并供于神台,烧热水洗脸后拜年,先拜祖先,再拜老人,后拜同辈。春节期间,彝族群众会举行“抹黑脸”“打磨秋”等活动。
仡佬族
仡佬族在春节期间,老年人上山打猎,儿童则于农历正月十四到山上采集各色石子,磨成椭圆形的珠子并绑成串,挂在畜禽栏舍上,以求畜禽兴旺。春节期间,仡佬族群众会开展踢毽子、转秋千、打篾蛋、打花笼、吹木叶等活动。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春节节俗,各民族的春节特色习俗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