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提出农业的概念。接着提问:"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区位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渡】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结合下面的.例子一起来总结。
(二)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市场)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交通)
【师生总结】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过渡】究竟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因素布局农业区呢?
(三)农业区位的选择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1:【分析结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而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活动2:【分析结论】受地形条件限制。
活动3: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稻米、甘蔗和花卉三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分析结论】受市场、价格、需求及政策的影响。
【过渡】是不是农业区位是一成不变的呢?播放PPT图片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案例,同时分析思考活动题中的问题1。
教师提供"地中海气候区"图以及相关欧洲西部普通地图(国家、主要城市和交通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环地中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市场、交通、劳动力价格、气候与农业灾害等)
【师生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及综合分析,能够得出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在农业区位中扮演重要角色。
环节三:巩固拓展
【教师展示案例】
①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
②梯田(丘陵地区)
③滴灌(以色列滴灌技术)
④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类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带
⑤美国东北部成为专门的乳畜带
⑥发达的交通和保鲜技术是荷兰成为著名的鲜花供应国
【提问】这些都是改变了农业的什么区位因素导致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总结】由于人为改变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课后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通过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掌握分辨乳蓄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大家要注重自然规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培养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么一日三餐我们除了五谷杂粮和蔬菜,还会吃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吃肉,除了肉我们还可以改善下子自己的生活喝点牛奶。大家身边应该有订牛奶的同学,那大家知道这牛奶从哪里来我们吃的牛羊肉又从哪里来呢好的,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解释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
【板书】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过渡】那么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首先我们以阿根廷为例,为大家介绍大牧场放牧业。
【播放幻灯片】出示面向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提问】师:大家把幻灯片上的图片和书本结合起来后,发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
生:有牛肉和羊毛。
【讲解】对的,主要产品有牛肉和羊毛。那么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提问】那么大家就不禁会想了,为什么在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呢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讨论下。
【播放幻灯片7】
【讲解】
大家结合了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还有社会经济当地的交通情况之后可以了解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1、干旱、半干旱气候,不宜发展种植业
2、草类茂盛,牧草优良
3、地广人稀,地租低廉
4、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5、技术先进,集约经营
【过渡】
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到的区位条件来分析、分析下其特点。
【讲解】
大家可以发现:
1、面向市场
2、生产规模大
3、专业化程度高
4、依赖交通和保鲜技术
5、重视科技应用;这五个主要的特点。
【提问】
在学习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位条件以及特点之后,那么老师就需要大家延伸一下了,请大家结合中国草地资源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分小组讨论中国能采用大牧场放牧业模式吗如果可以,那是为什么如果不行,那又是为什么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出一个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4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情景导入
(二)讲授新课:
1、自然环境
自主读图:根据屏幕地图(73页图8.3、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主要省区)、地形、气候、河流等特征。时间:3分钟
(1)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再仔细看一下地形区的分布:东部比较单一,就一个内蒙古高原,西部两大盆地之间还有三高山,分别是什么,这样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分布特点。
(3)气候:因为距海较远,加上重重高山阻隔,来自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较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引申:西北地区干旱程度一样吗?这有三幅植被景观图片,分别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变化有没有规律?原因是什么?
(4)河流: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
2、农业
(1)畜牧业:内蒙古牧场、新疆牧场。
(2)种植业:灌溉农业
过渡: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三)小结
五、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总体来说比较清晰,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农业。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农业部分是通过干旱的气候导致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所以本节在讲授时抓住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围绕、干旱开展,通过景观认识到气候干旱,再来分析原因为什么干旱,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空间跨度大干旱程度也不一样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及其原因,干旱还影响了本区河流,更影响本区的农业不能像南方、北方那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牧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出现了变化。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5三维目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
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及教材各个图片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 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5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活动: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点拨: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点拨:经营方式: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率高;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点拨: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
1)、有利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读图要求: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发展过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业(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到欧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3)、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②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
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4)、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出口。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二、乳畜业
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6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说出东北三大农业分区的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难点】
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分析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最有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而引出东北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条件
【活动】呈现图东北地区的位置并提问:
(1)东北包括哪些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2)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对于东北农业生产有什么利弊影响?
【学生活动】
(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夏季温暖,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的生产,基本满足一年一熟;冬季寒冷,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教师活动】呈现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学生:
(1)东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单元?
(2)不同的地形单元对农业布局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1)东北地区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地形单元完整为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条件。
(2)西部地区以高原为主降水较多,地形平坦是畜牧业发展的有利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地区广布,土壤以黑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周边山地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牧业。
【教师活动】播放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方面相关视频,提问学生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活动】
(1)工业发达,提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化肥等必要生产资料。
(2)市场需求量大,对外交通联系便利。
(3)人均耕地面积达,商品率高,环境好利于发展绿色农业。
2.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师活动】呈现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分布图,图4.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图并提问学生:
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什么规律?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
降水呈东南向西北减少,气温大致也呈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受到了地形距海远近以及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
【教师活动】呈现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的分布示意图并提问学生:
(1)依据气候、地形将东北地区农业划分为哪三大区域?
(2)三大区域分布在哪里?主要农产品类型有哪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1)东北地区农业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2)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主要以樟子松、红松、珍贵药材、苹果等为主;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主要饲养东北红牛、三河马、三河牛等。
环节三:巩固提升
思考:东北地区的大米质量优广受市场欢迎,其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1)耕作制度: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好。
(2)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便于大规模机械耕种。
(3)气候温凉,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绿色有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作业:收集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相关资料。
四、板书设计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7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等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
2.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导入新课]
讲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活动一:利用教材45页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
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2.地形:复杂多样
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沿江:平原和三角洲
过渡: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就气候类型而言,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归纳南方的气候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南方气候特征。
教师指导并板书:
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称为“红土地”(板书)。
板书:
过渡: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对气候也有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红壤的,请同学们阅读“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
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6页活动题。
过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已经认真地了解过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怎样的农业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
板书: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展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师生共同归纳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并板书。
1.类型:水田农业
展示:南方地区农作物图片,请同学们归纳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橡胶、茶等
活动四: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8页活动题。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8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牧区
1、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灌溉农业区
1、教师讲述: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那些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呢?
2、读图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区,思考:水源来自哪里?
3、教师归纳: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读图8.8和图8.9,认识西北的四个主要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
5、承转:什么季节冰雪融水最多,当地人民又是怎样利用的?
6、结合P76—77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7、讲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
8、承转:虽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读图8、10、图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热条件和农产品特点。
9、 小结: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读图8.4,将照片与拍摄地连线。
2、分析造成本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8.12,8.13,观察坎儿井的构造。
2、读图8.13,认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3、通过坎儿井,了解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9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查找地图确认美国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知道美国气候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地图了解美国的农业分布特点,通过阅读地图,提升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科教兴国这一战略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国气候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
美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美国种植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种类多且区域广大,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活动】展示世界政区图,让学生观察地图说出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邻国位置。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答问题: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教师活动】教师追问: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
【学生回答】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2.气候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的气候图,让同学们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回答: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3.地形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的地形图,让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随后提出问题: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对应的地形区,并回答: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二)美国的农业
1.农业发展的条件及特点
【教师引导】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学生活动】试按以上思路,小组讨论,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汽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过渡】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题】(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1)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专业化、科技水平高。
(2)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2.农业带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题】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融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3.农产品出口情况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题】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学生回答】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结合美国农业发展情况为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内容。
作业:课后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及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农业地区专业化
一、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2.气候
3.地形
二、美国的农业
1.农业发展的条件及特点
2.农业带
3.农产品出口情况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10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 ——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
(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
(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 和 的差异来划分的。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
是 。
3、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气温最高的是 地区。
4、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划分为哪些?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3、青藏地区与其它3个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3)完成P6活动题
3、学生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北方地区包括的省区、平原和高原:
(有10个省区,高原有: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原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2)、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植被
以针叶林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土地是黄色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为主,但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动题
(5)、提出问题:分析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气候主要是以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三、课堂小结。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11教学目的:
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
二、导入新课
活动一: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1、出示自学提纲:
(1)细读P7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2)从图5.6、5.7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此依据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补充)
2、学生讨论、自学
3、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
线”的依据。
(总结: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C,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C;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是温暖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
活动二: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1、学生讨论、自学:
P7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和以南的差异,并完成P9页的填充表格。
2、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差异。
(总结:“秦岭——淮河”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具体的差异见P9的“活动”题)
活动三:角色扮演
全班分成两组,A组代表北方地区,B组代表南方地区。
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并开展课堂讨论:
(1)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交通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比较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2)为南方与北方地区经济如何发展及其相互合作出谋划策。 总结:北方能源矿产丰富,可以引进南方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经济;南方引进北方的能源矿产,原材料、发展高精尖工业,也可以到北方投资办厂,优势互补。
三、课堂作业
地理填充图。
第六章 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 ——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
熟读图5.1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1)读图6.1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12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
(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 和 的差异来划分的。
2、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地区、 地区和 地区。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
是 。
4、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 地区;纬度最低、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地区。
5、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