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六十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晋书卷六十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晋书卷六十节选文言文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晋书卷六十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1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垣迎说辅日/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时候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7.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译文:
(2)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译文:
答案:
4.B (“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
5.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6.B (“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
7.(1) 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
(2) 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参考译文]
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郅辅进王府后,司马顺问道:“张方要谋反,你知道吗?”郅辅回答说:“是这样。”司马颐说:“派你去除掉他可以吗?”郅辅说:“行。”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型盟血工王素和张方亲近无间,持刀进入,守门者也不怀疑,郅辅趁着张方在灯下打开信函时:就斩了他的头。司马颥任命郅辅为安定太守。当初,缪播等人议论,认为杀了张方,将首级送给司马越,冀东的军队便可退走。等听说张方已死,山东之兵更加争着入关。司马颐悔恨不已
晋书卷六十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2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属文 属:撰写
B. 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 辟:征召
C. 以要名爵乎 要:求取
D. 除吏名 除:清除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就循言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问循,知其入洛 其皆出于此乎
C. 翰因见秋风起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俄而冏败 蟹六跪而二螯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翰“纵任不拘”的一组是( )
①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
②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③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
④遂命驾而归
⑤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
⑥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翰才华出众,为人纵任不拘,被时人称为“江东步兵”,与阮籍有相似之处。
B. 张翰在贺循进京途中与他交谈甚欢,得知其去洛阳后,便一同前往,没有告知家人。
C. 张翰看到天下大乱,预见齐王冏将败,便借口思念家乡美食而辞官归乡,得以避祸,人们都认为他有先见之明。
D. 张翰不追求当世的功名,认为身后的名声也无足轻重,他的旷达情怀为时人所敬重。
答案
1. D(“除”在这里应是“削除,免除”的意思,而不是“清除”。)
2. A(A 项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 项“其”,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语气词“大概”;C 项“因”,前者是“因为”,后者是“通过,经由”;D 项“而”,前者是表顺承,后者表并列。)
3. C(①表现张翰与人交谈投机;③是张翰对顾荣说的话,表现他对局势的'看法,不能体现“纵任不拘”;⑤是对张翰为人的概括,不是具体事例。②④⑥都体现了他“纵任不拘”的性格特点。)
4. C(“看到天下大乱,预见齐王冏将败”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他认为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自己本是山林间人,想辞官回家,而不是预见齐王冏将败。)
参考译文
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官任吴地大鸿胪。张翰有卓越的才华,善于写文章,而且放任不羁,当时的人把他称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奉命前往洛阳,经过吴地的阊门,在船上弹琴。张翰起初并不认识他,就靠近贺循和他交谈,两人彼此非常钦佩和喜悦。张翰问贺循要去哪里,得知他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有事要去洛阳。”于是就和贺循同乘一条船马上离开了,却没有告诉家人。齐王司马冏征召他担任大司马东曹掾。司马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郡的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止。拥有天下大名的人,想要隐退是很困难的。我本来就是山林间的人,对时政不抱期望。您善于用明智的眼光防范前面的危险,用聪慧的思虑考虑以后的事情。”顾荣拉着他的手,悲伤地说:“我也想和你一起去采摘南山的蕨菜,饮用三江的水。”张翰因为看到秋风起了,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能够顺心快意,怎么能在数千里之外当官,来追求名声爵位呢?”于是就命人驾车回家。不久司马冏失败,人们都认为张翰能看准时机。然而官府因为他擅自离开,免除了他的官职。张翰随心自适,不追求当世的名利。有人对他说:“你可以放纵一时,难道就不为身后的名声考虑吗?”张翰说:“让我有身后的名声,不如现在喝一杯酒。”当时的人都敬重他的旷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题目和文章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晋书卷六十节选文言文及答案 3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属文 属:撰写
B. 便同载即去 载:车辆
C. 俄而冏败 俄而:不久
D. 除吏名 除:除掉,免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于船中弹琴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①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①以要名爵乎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 ①人皆谓之见机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翰“纵任不拘”的一组是( )
①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
②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③天下纷纷,祸难未已
④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
⑤遂命驾而归
⑥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翰才华出众,文章写得很好,不过为人放纵不羁,被时人称为“江东步兵”,他结识贺循后,未告知家人就随贺循去了洛阳。
B. 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认为天下动荡不安,祸难不断,自己本是山林之人,对时政不抱希望,因此劝顾荣要以前瞻的眼光保全自己。
C. 张翰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美食,便毅然辞官归家,不久司马冏兵败,人们都认为他有先见之明,但也因此被免去官职。
D. 张翰任情适性,不求在当世显名,有人问他为何不为身后留名,他认为身后有名不如即时饮酒,当时的人很看重他的旷达。
答案:
1. B(载:乘坐的船)
2. C(A. ①在;②比。B. ①于是,就;②竟然。C. 都是目的`连词,来。D. ①代词,他;②代词,这)
3. A(③是张翰对天下局势的看法;④是张翰表明自己的志向;⑥是张翰关于身后名和即时酒的观点,不能体现“纵任不拘”。①②⑤都表现了他行事洒脱、不拘小节)
4. C(“毅然辞官归家”错,文中是“命驾而归”,未提及辞官之事)
参考译文:
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担任吴国的大鸿胪。张翰有卓越的才华,善于写文章,而且放纵不羁,当时的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奉命去洛阳,经过吴地的阊门,在船上弹琴。张翰起初不认识他,就凑近和贺循交谈,两人彼此非常钦佩、欣赏。张翰问贺循去哪里,得知他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有事要去洛阳。”于是就和贺循同乘一条船离开了,却没有告诉家里人。齐王司马冏征召他担任大司马东曹掾。司马冏当时掌握大权,张翰对同郡的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享有四海之名的人,想隐退都很难。我本来就是山林间的人,对时政不抱期望。您善于用明智的谋略防范于前,用聪慧的思虑考虑以后。”顾荣拉着他的手,悲伤地说:“我也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的蕨菜,饮用三江水。”张翰因为看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能够顺遂自己的心意,怎么能为了当官而漂泊数千里,来追求名利爵位呢?”于是就吩咐驾车回家。不久司马冏兵败,人们都认为张翰有先见之明。然而官府因为他擅自离开,开除了他的官职。张翰随自己的心意舒适地生活,不追求当世的名利。有人对他说:“你可以放纵适意一时,难道就不为身后的名声考虑吗?”张翰说:“让我有身后的名声,不如现在喝一杯酒。”当时的人都看重他的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