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和节发展流变,中和节的确立过程

中和节发展流变,中和节的确立过程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1个月前

中和节发展流变,中和节的确立过程

导读:夏历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唐德宗李适制定的,用它来取代“晦日”。“晦”有昏暗不明、隐晦不显之意。唐德宗认为这个节名多少有些不祥,于是在贞元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节,设立“中和节”。那么,中和节发展流变是什么?中和节的确立过程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中和节发展流变

唐德宗时期是中和节最为繁盛的时期,中和节作为官方法定节日被确立并推广后,中和宴、中和乐舞等随之出现,各种祭祀、宴赏活动不断。然而,在德宗去世后不久,宪宗在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春正月发布诏令“停中和、重阳两节赐宴,其上巳宴,仍旧赐之”。自从罢中和宴之后,中和节开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中和乐舞、赐尺等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而中和节也仍然还是唐朝的法定节日之一,由此可知,唐朝的中和节还是有所保留延续。然而到了宋朝,中和节虽然还存在,但是其程度和规模已远远不能和唐朝时相比。《武林旧事》记载:“二月一日,谓之中和节,唐人最重,今惟做假。”由此可见,宋朝时候的中和节只有其名却失其实了,其仅作为一个假日存在。而到了明清时期,则演变为了祭日存在,民间犹有食太阳鸡糕以之为祭日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条云:“(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唐始……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买之,曰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而太阳鸡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颇详:“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从中和节的确立过程和风俗活动来看,它的产生和发展乃至消亡更多的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其传播和承袭一直都是自上而下的,所有的活动都是朝廷先行,民间效仿,缺少扎实的群众根基。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很丰富,但是精神内涵却很杂乱、宗旨不明确,既有古人祭祀祈福的传统行为,又因为太多的政治考量加入了过多的新元素导致两者无法完美融合。从短期来看,唐德宗设立中和节一方面是为拉拢臣民,巩固君臣关系,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看,中和节很多节庆庆赏性的民俗活动大多都在君臣之间进行,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在民间形成普遍的认同意识。因此群众基础薄弱,导致其无法抵御政治因素的削弱,最终被春龙节、踏青节取代。总而言之,一个节日若是想长久下去,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充满仪式感的节日习俗、统治者的鼓励扶持,更需要每一个人参与进来,真正领悟到节日的精神意义,于千千万万代间传承。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和节发展流变,中和节的确立过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