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冬至饺子夏至面,汤圆年糕赤豆粥

冬至饺子夏至面,汤圆年糕赤豆粥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1个月前

冬至饺子夏至面,汤圆年糕赤豆粥

导读:冬至时节,南北的美食习俗是不同的,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饺子夏至面,汤圆年糕赤豆粥”的民谚,想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饺子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节的饮食十分讲究,但因地域不同,南北方有差异。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与女娲补天的传说有一定关系。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地上没有人烟,女娲就用黄土和泥做人,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总是被冻掉。她就在黄土人的耳朵上都扎个小孔,穿一条线,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样耳朵才没被冻掉。以后每年冬至节,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不致冻掉。

河南地区吃冬至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的《伤寒杂病论》。有一年冬至,告老还乡的张仲景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和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制作“祛寒娇耳汤”,为乡亲们医治冻疮。做法是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完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都治好了。后来,为了表示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人们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饺子”或“扁食”,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我国北方地区还广泛流传“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唐代以前,人们常把馄饨与饺子混为一谈,后来馄饨才自成体系。馄饨与饺子的区别在于皮的厚薄不同,形状不一,且饺子大馄饨小。冬至食馄饨的习俗在我国也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同样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汉朝时,北方有匈奴人经常骚扰边疆,闹得百姓不得安宁。最为凶残的是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把肉剁成碎馅包在面皮里,做成角状,叫做“馄饨”,意思是吃“浑”与“屯”的肉,以此表达对他们的仇恨和对太平日子的向往。因为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此后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相沿成俗。现在的馄饨制作讲究,常以韭菜、肉末、木耳等作馅,以米粉作皮。

苏州人冬至也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春秋时的吴王吃腻了山珍海味,就叫美女西施为他换换口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番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叫好,问西施是什么点心。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回答:“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南方大部分地区会在冬至食用米团、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说的就是江南地区冬至吃汤圆。江南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冬至食汤圆,取其圆顺达阳气之象征,庆祝阳气生长,同时也寄托一家人冬至节团团圆圆的美好祝福。

汤圆

关于吃汤圆的由来,各地有不同的传说。在浙江南部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入深涧,没有任何吃的,靠着像汤圆模样的野生黄精姜充饥,才没饿死。十几年后,樵夫才回到家里,但已经不会说话了。家人给他米饭他不吃,就给他做了糯米汤圆,他一见汤圆,以为是黄精姜,就吃起来。后来慢慢恢复了本性,在冬至日竟开口说话。从此当地便有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在福建,冬至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圆”、“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这叫“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俗话说“吃了汤圆大一岁”。冬节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最盼望吃甜丸的是孩子们,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潮州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讲的就是老天爷在冬至这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其实是因为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会逐渐变短。

在福建一带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一对夫妇带着女儿来到闽南一个城里乞讨,在天寒地冻的严冬里,女人终因体力不支而病故。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别人筹钱埋葬妻子。想到相依为命的父女就要分离,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把女儿灌醒。他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说完,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依依不舍地分手了。时间过得飞快,一晃过了三年。父女两人分手后,老乞丐一直杳无音讯。三年中,每到冬至女儿就更加思念父亲。她怕父亲忘记了自己的地址,就想了个办法,她对主人说:“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也该敬敬那门神。”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黏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一定不会找错门。然而老乞丐始终没有回来。后来,女儿又把糯米圆黏在窗门、猪舍、牛舍、牛头上,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被她感动了,模仿她的做法,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这个习俗就这样传遍了闽南、潮汕一带。

南方很多地方都会在冬至吃年糕。浙江杭州地区,每逢冬至就要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葚、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图个吉利,讨个彩头。

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粥也是历史悠久的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个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为害百姓,后来死在冬至这一天,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他最惧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此外,老百姓还讲究冬至进补。冬季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食材、药材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我国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据说冬至吃狗肉是从汉代开始的。汉高祖刘邦有一个大将樊哙,原是个卖狗肉的,他做的狗肉味道鲜美。有一年冬至,刘邦吃了他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好,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羊肉也是好东西,宁夏银川有一种羊肉粉汤,老百姓给它起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做法是用紫蘑菇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配姜、葱、蒜、辣椒面翻炒,放入蘑菇、木耳、金针,倒入蘑菇汤,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吃了以后可以温里散寒,是冬季进补佳品。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冬至饺子夏至面,汤圆年糕赤豆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