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 > 综合 > 严寒冬日一碗粥,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严寒冬日一碗粥,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3周前

严寒冬日一碗粥,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导读:一岁之末为“腊”,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时,也是古人正值农闲,祭祖祭神的时节,以求攘除灾祸,祷告来年安康吉祥。严寒冬日一碗粥,说的就是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事情,那么关于腊八粥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不了解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腊八粥

严寒冬日一碗粥

说起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腊八粥了。

腊八粥的由来,比较广泛的说法是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日成佛这一事件,在每年的腊月初八都熬制米粥,既为了表示对佛祖的怀念之情,也为了向佛祖表示修炼的决心,相信自己只要苦心修炼也可以到达佛祖的境界,佛门之内将腊八粥称为“佛粥”。

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相传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甚是贫穷,迫于生活的压力,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当地的一个地主家放牛。地主对朱元璋不好,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饥肠辘辘也是每天的生存状态。有一天朱元璋放牛的时候,途中经过一座很窄的木桥,老牛一脚踩空,跌下桥去把腿摔断了,这还了得?地主一生气就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几天都不给吃的喝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朱元璋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老鼠洞,里面有小米、大米、豆子等,他就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煮了一锅粥,真是饱了吃着蜜不甜,饿了吃着甜如蜜,朱元璋觉得这粥真的是太香了。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世间的美味都吃遍了。忽然在一年的腊八里他想起了当年那好喝的粥,于是令御膳房煮这种杂粮粥。因这天在腊八,就赐名腊八粥,并让子女们也喝这种粥,让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不要忘记祖辈们的辛苦。“上行而下效”,一时间在腊八喝腊八粥成为风气,传至民间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风俗。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对老人,他们有个儿子。两位老人很勤劳,但他们的儿子却很懒,平素就知道坐吃山空,整日游手好闲。老人给他娶了媳妇,本想媳妇会劝诫其子勤劳持家的,不曾料到儿媳妇跟儿子一样懒,两人整天只知道指望老人。后来两老去世,二人更是唱起了“懒惰二人转”。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积蓄就被他们吃没了,日子开始难过起来。话说转眼就到了腊八这天,家中已是空空如也,加上天寒地冻,小两口这才想起老人在世时的嘱托,真是百感交集。但悔之已晚,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了用武之地,眼下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小两口就极尽所能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好不容易凑了一锅杂粮粥,就着刺骨的寒风凑合了一顿。不料就在此时一阵北风吹过,多年失修的房子也忍受不了小两口的懒惰倒塌了,两人就这样一命呜呼,腊八粥成了他们向世界告别的最后一餐。人们听说这件事以后,就用它来教育那些懒惰的人,一定要勤俭持家,不能坐吃山空。传至后世,其教育的意味逐渐变淡,但是民间还是习惯在腊八这天煮上一锅粥,一是为了教育后世要勤劳,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二来也是期盼明年会有一个好年景。

在民间,老百姓又把腊八粥叫五味粥、七宝粥、七宝五味粥等。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所用粮食一般为:小米、大米、黄米、江米、玉米、高粱米、绿豆、黄豆、蚕豆、红小豆、豇豆、青豆等,所用瓜果一般有:红枣、花生仁、瓜子仁、栗子、核桃仁、莲子等。各家根据家中存有的粮果选出八种,不够八种的有向乡邻亲朋索讨的,也有到集市上购买的,总之需凑足八种。煮粥时将八种粮果一起放入锅内熬煮,有的果豆还要在头一天用水浸泡,如豆类、花生仁、莲子等。当粥煮到七八成熟时放入红糖或白糖,搅拌一下继续煮,直到煮熟。腊八粥盛在碗里,黄、红、白、绿各色相间,诱人的香味随碗里冒出的热气飘满房屋,确实惹人垂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每人一碗香热的腊八粥,喝得人们浑身热乎乎的,驱散了严冬的寒气。大人们边喝边谈论着年景收成,小孩们边喝边数着自己碗里有几个红枣、几个莲子,真是其乐融融,别有一番风味。因为腊八粥的用料是多种粮果,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成分,豆类富含蛋白质、矿物质,而花生素来就有“长生果”的美名,核桃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公认的抗衰老物质,所以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很高,确有一定的补养作用。

各地的腊八粥不尽相同。北方的腊八粥主要以甜味为主,京津地区流行一种“细粥”,是用菱角米、芡实、薏米、去心干莲子、白江米、白米、煮熟的红枣、白葡萄干和百合花瓣等,再配上各种果脯、青红丝、核桃仁、松子、花生仁、杏仁、桂圆肉等,加白糖熬制,粥色斑斓,味道绵软香甜。南方的腊八粥则以甜咸味为主,江苏有一种叫“粗腊八”的咸味腊八粥,是用粳米配青菜、胡萝卜、豆腐皮、榨菜、肉丝、花生、山芋、白果、红枣等,加盐煮成。也有荤味的腊八粥,是用各种杂粮米配红枣、栗子、柿子,加入切细的牛、羊、猪肉一同煮成,叫作“荤粥”。吃粥的时候人们还会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加入其他调料,比如放辣椒、胡椒粉等。

腊八

在山东,最讲究的要数孔府中的腊八粥,它很好地体现了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孔府中的腊八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桂圆、薏米、百合、莲子、红枣等熬制而成,盛入碗中的时候还要放雕刻成各种形状的粥果作为点缀,这种方法熬制而成的粥一般是专门供孔府的主人食用的;孔府中的仆人们会食用一种用大米、白菜、豆腐、肉片熬制的腊八粥。

现在,过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广大城乡仍很流行。人们已经不是为了纪念佛祖成道,而是把腊八粥当做吉祥福禄的象征,认为过腊八喝腊八粥可以为人们增寿添福,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如黄河口的垦荒人家中如果有刚过门的媳妇,腊八这天一定会用黄米、红枣制成糕,名曰“吃碗糕”;德州人煮制的腊八粥中一定会放点枣和栗子,其中枣寓意“早”,栗子寓意“力”,就是希望早一点下力气,期盼明年会是丰收的一年。腊八粥在熬制的时候还讲究做得稠一点,最好黏糊糊的,黏是“连”的谐音,寓意连年丰收。而腊八节的主要活动也是围绕腊八粥展开的,其过程大致分为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附带进行一些庆祝丰收的活动。

熬制腊八粥蕴含着大学问。需要耐心地慢慢熬制,唯有如此才能做出好粥。煮粥的过程需先用大火煮沸,尔后改用小火慢熬,有的人家甚至会熬上一整夜,如此熬制而成的粥才能具有“稠柔软黏”之特点。这一过程也需要注意各种原料的特性,比如豆类等不容易熟的,就应先下锅煮制,米类的比较容易熟,可以稍晚点放进去,这样可让各种原料熟的比较均匀,吃起来会更香甜。腊八粥一般在腊月初七晚上,或者初八的黎明时分开始熬制,总要赶在天亮以前熬好,民间认为腊八粥喝的越早越好,喝的越早则来年收成越早。

腊八粥熬好以后不可以马上吃,首先要敬献祖宗,再赠送亲朋好友,而且民间讲究赠送腊八粥要在中午以前,否则就不吉利,送完后全家人就可以一起食用了。吃不完的腊八粥,要好好保存起来留着下一顿再吃,最好能吃上几天,寓意年年有余。要是自家院子里有果树,也可以把腊八粥抹一些在树上,俗信借助粥的神力,果树会在明年结出更多的果实。如果粥吃不了也可以赠送给那些需要粥的人,也算是“送人腊八粥,口有余香”了。

在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怎么喜欢吃大米,喜欢吃面食,但是又想过腊八节,于是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腊八节吃面不吃粥。一般在腊月初七人们就会做好用各种果蔬制成的面条,面条里会加上自己家早就做好的酱,初八早上全家人手一碗面,吃得不亦乐乎,这样的场景豪放而有滋有味,与北方的大环境也相呼应。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这一天酿造腊酒、腊醋,制作腊肉、豆豉等。也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制作腊八豆腐,并晒制成豆腐干。民间还有在腊八这天煮“五豆”的风习,民谣有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在一定意义上,这已经把腊八节当成一个忆苦思甜、教育后代的日子,站在民间的立场来说,这也许是腊八节最好的归宿了。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严寒冬日一碗粥,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