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灶神的习俗,为什么祭灶

祭灶神的习俗,为什么祭灶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1个月前

祭灶神的习俗,为什么祭灶

导读:从小到大,每年的小年都少不了祭灶神,只有祭拜了灶神,才觉得这个年会过得顺心,有了灶神的甜言蜜语我们才能拥有美好幸运。那么,祭灶神的习俗是什么?为什么祭灶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灶台

祭灶神的习俗

祭灶神的习俗,由来已久。祭灶在先秦属五大祭祀之一,《吕氏春秋·孟夏纪》载:“甘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可见先秦已盛行此事。灶神,又称“灶君”、“灶王”、“司命”,民间俗称“灶王爷”。

为什么祭灶呢?人们从蛮荒时期进入文明时代,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用火。没有火,就没有熟食;没有熟食,人的体能、智能的发展就要受到严重限制。有了火,人类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不仅有了熟食,而且可以用火取暖、照明、防野兽、烧制器皿等。这样,就有了专烧东西的地方,这就是“灶”。人们重视火、感激火、敬火,加上对大自然的不理解,敬神活动盛行,所以敬拜火神也是很自然的了。

古时祭灶时间定为腊月二十四日。周处的《风土记》云:“腊月二十四夜祀灶,谓灶神日上天,白一岁时事,故先一日祀之。”这里记的是晋朝的习俗,后世祭灶时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日,并将这一天当做“小岁”,即历来沿袭成俗的“过小年”。过小年以祭灶、送灶神上天为主要活动。

灶神,据民间传说本是天上的一个星宿,因犯了过错而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管理各家的灶火,以保护和监察这一家人。他奉玉皇之旨考察人间善恶,于每年腊月二十四升天回报,向玉皇呈奉侦察所得,玉皇凭此施以善奖恶罚。人间作恶或有不当之举者恐灶王据实而奏明玉皇,惹来不测,祸及己身,故以各种活动贿赂灶君,以使其“上天言好事”。

祭灶活动内容很丰富,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宋朝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祭灶活动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灶王爷

旧时的北京,每到腊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杂货铺、油盐店、百货摊、南纸店都代卖灶王爷的神像,这种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来自被誉为“版画之乡”的天津杨柳青,其形式有双坐灶王和单坐灶王两种,有黑白版,也有多套色版。

在清末民初,北京的市面上有不少所谓的善书,其中就有《灶王经》,其文如:“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

灶王龛设在厨房的东面或北面,灶王爷的神像置于其中,没有灶王龛的家庭,就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京郊的农村有的在盖房建墙时就留出一个高矮适宜的位置嵌卧一个放灶王爷的地界儿。双坐灶王为灶王夫妇的神像,多为居民户所供奉,双双请入家中,以不使其寂寞。单坐的灶王多为商家店铺所供奉观瞻,因铺东伙计多不携带家属女眷,故无需灶王奶奶劳神。在佛龛的两侧有一幅大家熟悉的联文,上联联文为:“上天言好事”,下联联文为:“回宫降吉祥”或“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有的还在神像前写有“东厨司命”、“人间监察神”等牌位,这些文字清楚地表明了灶神的特征。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糖”,这些旧时儿童歌谣所说的是民间对灶王爷的供奉物品,但宫中和王府祭灶则用黄羊。祭灶用黄羊,其说甚古。见《后汉书·阴识传》。故《燕京岁时记·祭灶条》说:“二十三祭灶,古用黄羊。”到了晚清时宫中内廷和王公府第仍用黄羊(犬)祭灶。民国十年(1921年)以后,除逊清小朝廷外,王府及各朱红大门的富户都不用黄羊祭灶啦。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祭灶神的习俗,为什么祭灶”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