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 > 综合 > 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1周前

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导读:月亮对于我们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因为现代的技术已经让我们登上月球,看到了月球的真面目,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喜欢那些关于月亮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就像温暖镌咏成时光开不败的嫣然。那么,中秋赏月的习俗是怎样的?中秋节赏月的寓意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赏月

中秋赏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

《事物原始》解释中秋说:“八月十五为中秋,何也?欧阳詹《玩月》序云,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言此日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

《仪礼·觐礼》载,天子“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国语·周语上》,先王“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由于八月中秋正是收获季节,古人要举行祭祀土神的仪式,叫作“秋报”、“秋社”。这些活动,可视为中秋节的渊源。

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演变出赏月之风。汉代文学家枚乘有《月赋》,南朝沈约有《咏月诗》。这些咏月、赏月的诗赋,并没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所以并没有形成节日。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备文酒之宴,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以后每年八月十五,都照例赏月。为了与杨贵妃一起望月,还敕令于太液池西岸筑百丈高台,因安史之乱爆发,没有修成。

唐以前文人学士咏月的诗文,不全在八月十五日,自唐玄宗以后,大都集中在此日了。如唐诗人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司空图《中秋》:“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不仅文人学士赏月、咏月,平民百姓亦“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宋代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十分盛行。《东京梦华录》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绵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赏月

宋以后的中秋赏月更加流行。宫中八月十五,“日供月饼瓜藕,候月上,焚香,即大肆饮啖,多竞夕始散。”民间则设瓜果酒馔,祭月燕饮。有的地区借月圆之意,称作“团圆会”、“团圆节”、“圆月”等。由于中秋节赏月,元宵节放花灯,许多地区都发现,中秋节云遮月,来年灯节必下雨雪的现象。安徽一带民谚云:“云暗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山东一带流传“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中秋节赏月的寓意

1、团圆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中写道,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2、寄托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诗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光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凝聚了人类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的寓意”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