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刚刚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学生仅仅习得数学、语文、外语等这些知识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中学生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够创造自己未来精彩的人生呢?我觉得还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以下五点。

  一、要拥有自信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不自信,只会一事无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为人的发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这样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会引你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作为中学生如何获得自信呢?

  其一,要悦纳自己。

  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就证明很有自信,说明能接纳自己。作为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剖析自我,无论处于什么不利的状态,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充满信心,取得进步。

  其二,要相信自己行。

  一个人在成长中还要相信自己行,要记住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进取;在逆境中充满自信战胜困难。报刊曾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子遇到海难,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流了几十个小时,能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就是牢牢记住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相信自己能行……”他相信一定会有人能来救他,他一定能够回家,相信自己使他战胜了严酷的现实,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面对人生都应该相信自己行。

  其三,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弱点。

  什么是成功?成功不是说我超过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过去的缺点。战胜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小处开始改变,一点一点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从小就坚持自我反思,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改变和发展。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不足,并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上,争取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写完,晚上的时间,反思一天学到的内容,总结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自己不理解还需要与同学、老师探讨的问题,第二天及时解决。不仅仅是学习,在做人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通过反思来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功,从而积淀自信。

  二、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首先,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承诺。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师、向同学、向集体承诺一些事情,一旦承诺的事情,就应该学习“玄奘西天取经”的精神,想方设法来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他人。

  其次,自己决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作为中学生经常自己给自己定一些规则,比如,每天几点到学校晨读,晚上定时看电视,双休日安排学习时间。只要是自己决定的,一定要坚持做,对自己不能放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努力做到。有时尽管没人监督,也能做到,这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诚信。

  另外,学习时更要讲诚信,特别是考试的时候,不会就是不会,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考试中作弊,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知识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做到诚信也需要付出努力,战胜自我。

  三、要遵守规则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美国911事件发生的之时,由于电梯已经瘫痪,在世贸大楼中的所有人都必须走防火楼梯逃生,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没有人拥挤,而是靠右边按照顺序排队下楼,把左边空间留给消防和援助人员。这样潜移默化的规则意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911事件的损失。作为中学生要有规则意识,学会按规则办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约、交通法规、中学生守则、校规;小到遵守班规以及几个朋友之间定的规则。这样融入社会以后,才会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社会,同时给自己发展带来方便。遵守规则不妨从小事做起。比如,每次过马路都要等绿灯亮了再从人行横道上通过,就算是一辆车也没有,也提醒自己要守规则;就是别人全都匆匆过去了,也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守规矩的人。从小事做起会形成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要学会负责

  一个人从上学开始,就担负起社会责任。中学生目前社会赋予的责任是学习,将来走入社会要承担一份工作,为社会发展尽责。因此,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学会负责。

  一是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现阶段最主要的责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将来才有可能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今天努力学习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是要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一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予祝福,一句问候的话语,一条温馨的短信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平时父母回到家为他们接一接手中的提物,拿一拿拖鞋,倒一杯茶,这都是身为儿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不懂得对自己父母负责任的人,也不可能对社会负责,事情虽小但是意义重大。

  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将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最后剩下的最有用的就是习惯。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以及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这将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一生受益的。

  其次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坐电梯请女士先上,下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让别人先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在中学时代养成,许多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

  再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就寝,饭前便后洗手,用完东西放回原处,许多习惯虽小但是非常重要。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幼儿园时养成的“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好习惯。他一生中读完书,用完资料都放在原来的位置,这样使他在研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寻找资料的时间。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除了要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帮助学生了解遵守各种规则制度,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指导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中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了素质教育。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一、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限的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做好“等堂”、“管堂”、“活堂”,以保证学生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

  (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三、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四、职业理想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人们朝着职业生涯的高层次不断攀登的强大动力,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职业理想中的方向意识、价值意识、责任意识,本身就是人的道德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全部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是一名爱岗敬业的,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对人生观、世界观是正确的。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当代的中国教师应当树立一种怎样的职业理想呢?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应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既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不断渗透,而未成年人的心智较不成熟,又极易简单模仿,从而造成社会问题。而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导致了忽略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未成年人要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压力会增大,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不容易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令人心痛的实例。某小学一名13岁的六年级学生,在一数学课上,由于没有作出老师出的数学题,被老师喝到:“你这个木头脑袋!”结果,在其心中造成了阴影,总是感觉自己太笨。从此,便不愿意学习,上课时人在心不在,产生了一种对抗情绪,放学回家后,他便关着房门,一个人闷在里面上网,不梳洗,不吃饭。最终,被家长领到心理诊所进行治疗,证实了其老师的责备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并且导致了他后来的一些反常行为。而这样的例子远远不止几件。现在很多抑郁症的大学生,他们感到自卑,究其根源,其中不少人是由于其小时侯老师的一句话造成了阴影。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们的影响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健全的心理知识,以好的态度教育学生,大不可因为一句不妥当的话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近年来,我校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电影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革命传统、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未成年人要健康发展,周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校、家庭任何一方会对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而每一个孩子的眼睛,也同样在关注着每个成年人的言行。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未成年人为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1)正视和尊重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相信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正视其认知能力,要努力避免在低估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实行的过度保护与控制,以免使未成年人受到过多限制,使其能力得不到适当发展,道德品行得不到正常养成。同时防止未成年人在过多限制的前提下产生逆反心理;在过多限制或保护的基础上萌生依赖心理,无能消极心态,制约其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此外,要正视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道德教育不得“拔苗助长”,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关心中引导。

  (2)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的个性特点。

  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较强。对未成年人的这一共性,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把握,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在教育过程中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要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个性差异、年龄差异、生活环境及智能组合的差异,在德育过程中坚持因人施教。

  (3)重视和倡导未成年人的互动参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我说你听”的陈旧模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参与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逐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只有重视互动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从灌输教育向情感体验转移,才能在感受和体验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专心、十分耐心地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未成年人在教育的“黄金阶段”里,受到最佳教育。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现代社会当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凸显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特有的,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都在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做出努力。

  一、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1、美国人吃惊地发现其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成反比例发展,美国人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2、在英国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宗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英国青少年的道德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情况的日益复杂与多元化,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强,光靠宗教的力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目前,英国青少年的犯罪率正逐渐增多。因此,英国政府拟向伦敦100多所学校派全日制驻校警察,其任务主要是负责学校治安,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反毒品和公民道德教育。可见,英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

  3、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识急剧下降。这已经引起了法国民众和政府的重视,提高公民道德教育水平,改革现有的公民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呼声越来越大。

  4、新加坡实施的是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二、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及我的建议

  (一)加强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我国代代相传,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思想宝库。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抛之于脑后。虽然儒家思想残留着很多封建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那些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注重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当代的时代精神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如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培养人的平等、尊重、团结和协作的意识,培养人的国际理解与关爱精神等等。

  (二)改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采取以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道德培养模式。

  (四)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注重发挥社会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与责任。

  三、结合我园实际开展的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新确定道德教育的内容序列。我幼儿园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根据传统节日来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如母亲节,我们引导三岁以下的婴幼儿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喜爱和关心,自己也要爱妈妈,要跟唱一首歌如《我的好妈妈》,或者通过涂色一朵花来送给妈妈表达对自己妈妈的喜爱;而对于四岁以下的幼儿,我们重在引导他们认识妈妈每天的繁琐而细致的关怀工作,妈妈对家庭的付出等等,要求幼儿能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减轻妈妈的负担,表达对妈妈的爱;学习主动关心和照顾妈妈,做个小大人而对于六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我们则重在引导他们完整讲述出妈妈的优点和不足,认识妈妈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此类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或者同学师长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多数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妇女节中去实施。

  第二,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品质,如礼貌、尊重、勤奋、谦让、遵守纪律等。所谓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就是这个道理。此类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无意渗透。其中,选择专业规范的思想品德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爱国题材、诚实等品质、坚强乐观、团结互助、友好相处、有宽容怜悯之心等也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幼儿园也曾经尝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传递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学校要严格按照对学生的道德规范的要求来要求教师以及学校的行为。同时要求家长的配合,成人的正面示范就是活的生动的模范表率,例如:绝大部分孝顺爷爷奶奶的父母一定会教育出关爱爸爸妈妈的宝宝,成天吵闹的家庭多半会造成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等,家园共育会让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事半功倍。

  以上我是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点滴体会,希望我自己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进步,更希望我幼儿园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日见成效,不断完善。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是刘次林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报告。全书共分13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灌输与对话的较量、倡导教师的服务意识,教师应该花更多的力气在道德学习的方法与动机上“有所为”,对于那些应该并且可以由学生自己做的,教师则要“有所不为” 、“班组串换”德育实验、你能把课讲多深、由“美德袋”教育到“三维”德目教育、“礼之用,和为贵”、道德的要素与结构等。“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即指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本书论述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即把“以学定教”这一原则用在德育中,教师不再直接把德育要求告诉学生,而是将德育要求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根据学生的动机水平来进行教育。

  在本书第三章中阐述教师要转换思路,倡导服务意识。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倡导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初中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育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个性。

  一、教师应增强促进学生学习的服务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这些观念都受到了挑战!有的“学富五车”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比不上文凭不如自己的老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却比不上“差生”。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教师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他们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甚至上网聊天下载信息,“打开窗户看世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不再只囿于课堂。所以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切实加强促进学生学习的服务意识。

  二、教师应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服务意识

  面对初中课改形势,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服务意识。

  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着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是单纯的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在共同的学习情境中的“相遇”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自由自主的人投入共同创造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接纳,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理解与回应,师生双方不是获得“认识”,而是体验到生命的涌动、精神的拓展。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赖与激励,教师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异性,对学生个性给予接纳和肯定,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能够宽容与支持,教师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说话者,更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教师总是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真正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获得了工作乃至生命的意义感。

  三、教师应增强教育为了一切学生的平等服务意识

  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差生”,特别是学习和纪律都不好的“双差生”,往往是另眼相看。在课程改革的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其次,探究式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一开始给学生补基础,然后适当的放慢教学节奏,对学生进行了悉心的教学和辅导。若没有这一种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四、教师应增强提供优质教学的服务意识

  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底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教师崇高的职责。高中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这就对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要求教师。

  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第二、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三、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

  第四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五、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第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是否愿学、乐学,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情感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

  第七、能够提供优质的课前、课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学生和家庭、社会感到满意,才能使学校提供的服务得到认同。

  五、教师应勇于承担服务的责任

  教育的服务也要以人为本,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精神关怀,应该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教之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人为本的服务,就是要能够管好学生的心,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能够把学生视为亲人的时候,就有情可发,也有情可感了。采取“牛不吃草强按头”的强制办法,硬性灌输,不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不是和学生站在一起来解决学生面对问题,不问疾苦一味的指责抱怨学生求全责备,不会换位体验学生每天的需要苦衷和感受,这样的教育何谈服务。不去承担责任的服务不是教育,由此可以产生许多的偏见和成见,师生之间也难以建立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是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要把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到一个崭新领地。教好书、育好人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落脚点。作为教师,就要以服务学生为前提,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学生的终生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培养一流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始终都要努力的方向。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服务育人,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放暑假了,虽然还要每天到学校,但毕竟时间宽松了一点,空闲下来,想放松一下,突然想到班主任谢老师在刚放假时传过来的纸条,提示别忘了名师班的作业:看一些书,写一些感,发一些博,串一些门。正好,这些天,再次捧读了刘次林教授的《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下面就结合自己肤浅的认识谈谈学习《以学定教》的几点感受:

  “以学定教”观念是新课程条件下育人观的具体体现。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生活;总而言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从理念上来说强调以下3个方面:

  一是因用施教:因用施教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的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给他们点金术,让他们自己寻找金子。

  二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之上的,有利于广泛的学生群体接受,有利于人的培养,更有利于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知识。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吧。

  三是因需施教:以学定教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以学定教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也给教师以更大的选择,同时,教师可以清楚的、冷静的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教得更精粹,更切合中学生的需要。

  具体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上,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点为线索,调整教学顺序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应视这一因素为生命,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那个点为线索,从而调整教学顺序,具体到我们的课堂中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始终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此时才赋予教学以真正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又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洽和在情趣上的共鸣。

  二、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根本标准调节教学进程

  随着课改的层层深入,我们对备课做得更加充分了。备课中,教师会预测学生的种种信息走向,并预备好种种不同的学习预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这也就是说以学定教要求我在课堂上要有预定的方案与计划,但又不能限于计划之中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一般来说,学习是指向未知事物,我们事先的计划怎能预测到学习中发生的何种情况呢?因此,调节教学进程的一个根本标准不是教案,而是学生当时的思维状况。

  三、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家卢梭在他著名的《爱弥儿》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我想,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可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兴趣即兴发挥,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也就是想方设法变我们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因此,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不断更新,尽量使教处于大道无形的地位。以学定教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问题的实际,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真可谓是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得愉快。既然以学定教成为赏心悦事,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下一篇:没有了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