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的诗词鉴赏
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的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的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柳宗元 唐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赟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
驱豺兕,授我疆。
【赏析】:
《兽之穷》仍颂高祖之厚德。曰“天厚黄德”,可使“狙犷服”。全篇皆用比喻,明写豺兕野兽,暗指李密之流。李密乃首鼠两端小人,几易其主,与唐军对垒,因“自亡其徒”,走投无路而降唐归李,“乏者德,莫能享”,理所当然。全诗大气磅礴,每有奇字佳句,开篇“兽之穷”三字,便奇崛,李密之狼狈困窘之态毕现;“皇旅靖,敌逾蹙”两句尤为形象逼真:皇旅所至,鸡犬不惊;叛军过境,百姓已乱。天兵平定叛乱,李密日暮途穷,理固宜然。如果说,诗人用“蹙”字状李密之狼狈还有些笔下留情的话,那么以“逾”修饰之,其“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兽之穷,奔大麓”,走投无路的丧家犬丑态暴露无遗矣!
相对于《晋阳武》,《兽之穷》多参差错落。全诗以三言为主,杂以四言,读来仍感圆润流畅,不觉得佶屈聱牙。在音韵方面,1-14句偶句押lu韵,仄声,干脆利落,明快短促,叙高祖制服李密,最是恰当;15-22句偶句押ang韵,响亮悠扬,鼓舞人心,有效地抒发了诗人歌功颂德之激情。此乃音错落,意亦错落。前人评“此篇语特多精峭”,“写得神武,气象万千”,实不谬也。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柳宗元集》传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争斗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
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 “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其志。《孟子·万章下》也赞“柳下惠之风”,说闻柳下惠之风节,胸襟狭小的人会宽大起来,刻薄的人会厚道起来。
柳下惠的事,《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都有记载。可《庄子·盗跖篇》却把柳下惠的弟弟说成盗跖(zhí强盗),说他手下有从卒九千人,孔子因与柳下惠为友,还专门去劝说盗跖,结果让盗跖羞辱的落荒而逃。据史料考证,盗跖实有其人,是春秋末﹑战国初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柳宗元应对此事相当熟悉。他在永州作《谤誉》提到盗跖说:别人说我是盗跖不惧怕,说我是仲尼也不以为荣。任人诽谤议论,“必自善”其身而处之,坦然面对诽谤和赞誉。
柳氏是关中六郡姓之一,是地方上的望族,其权势显赫一方。柳宗元先人大都在朝中为官做将。柳宗元自己在《送澥序》里说:他祖上“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远祖有四代曾做过宰相。可见家氏之显赫。
可到武则天时,柳氏的命运发生逆转。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shì),在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宰相,因事为武后所恶,被贬爱州刺史,途遭追杀,被籍没全家。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氏的后人都只能做些县令类的小官。柳宗元贬在永州时曾在给岳父杨凭的信里提到过这件事,说柳氏虽号为大族,但五六代以来再没有人能在朝里为官。
柳宗元
柳宗元故乡河东的山川美景,名闻天下,让看过的读书人流连忘返。柳宗元自己也为河东壮美山河所吸引,他怀念故土的心情,日益强烈。柳宗元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说自己常常翘足提起衣服,“奋怀旧都”,久久向家乡的方向望着。可据《柳集》和史料看,他一生都没回过祖地。古时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职等称谓人,所以后人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他后来贬任在柳州,又称柳柳州。柳宗元痛恨当时的门阀士族,从不以族望自傲。可他仍为“先君之道”和“世德廉孝”而自豪,并因此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举止。这些我们在柳宗元回顾先祖往事的文字里都看得很清楚。
柳宗元的父亲母亲
柳宗元受父母的影响很大。柳宗元父亲柳镇一生多在军旅和府县做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官,死前为侍御史。由于长年接触社会现实,他洞达世务,激进用世。与一般士人儒生不同,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暴,加之能诗善文,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柳镇的事迹,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里都作记述。这里我们挑几件事说一下。天宝末年,因遭遇战乱,柳镇携藏书带着家人到离家不远的王屋山隐居。当时随行的有子侄一大群人。后来,又“举族”逃到吴地。其间一群老小,“无以为食”,柳镇只好独自一人骑驴到处向人求食。空闲时,他给子侄和柳宗元讲《春秋左氏》和《易王氏》,脸上总是带着快乐的微笑,从不把忧愁表露出来。安史之乱平定后,柳镇献书朝廷,被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又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聘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并进大理评事。
柳镇在做晋州录事参军时,因议事直来直去,不为刺史所容。晋州刺史是郭子仪的部将,一介武夫,“酣嗜杀戮”,手下官吏没人敢与他争论。而柳镇“独抗以理”。当有人无故将被打死时,他用身体抵挡鞭子和棍棒。气得刺史怒投桌几折断床席,但他也不屈服。后来柳镇调长安主簿,又任太常博士。为生计着想,他曾请求去做宣城令。柳镇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审理陕虢观察使卢岳遗产案时,主持公道,抗拒宰相窦參,被贬夔(kuí)州司马。三年后,窦參获罪,柳镇复为侍御史。柳镇这样做,他说是为警世,让为相者不敢持威以为所欲为,为长者不敢怀私以夹杂私利。德宗专給他作制书说:“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进士,朝廷审查有无“朝士”作弊时,当德宗听说柳宗元是“抗奸臣窦參”柳镇的儿子时,说:我知道柳镇不会为他儿子做这样的事。柳镇为人朝野尽知,“名闻于天下”。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人家。“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柳宗元父亲曾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没有遗漏的。卢氏精熟诗书,在战乱家无书时教柳宗元古赋十四首。柳镇长年在外为官,柳母待族人,“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灾患时,缺食物,她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饿着。柳宗元遭贬时,年近七旬的卢氏随之赴永州,身处恶劣的困境,她不露忧色,细心地照料着柳宗元,并不时地宽慰儿子,“明者不悼往事”,这是说聪明的人不要为过去的事悲伤和烦恼。而她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宽厚的心怀和深沉的母爱温暖着柳宗元。
柳宗元本家从兄弟很多,相互间都非常友善,他在遭贬时,宗直、宗一等人一直陪侍在他身边,至死也没离舍,其情谊之深可以想见。柳宗元有两个姐姐但命运都很悲惨,年纪轻轻,三十几岁就劳累成疾死去。两人嫁的都是大姓人家。柳家讲究孝道,其“仁孝”远近闻名。当时的大户人家,宗亲往往都住在一起,不但尊长多,上下关系也杂乱,为人妻者是很辛苦的。大姐因成月忧劳,常常一个人哭泣不吃饭。二姐从早到晚,整日劳作,侍婆家“必敬必亲”。
柳宗元和两个姐夫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大姐夫崔简,贞元五年中进士第,先是在军中任职。崔氏以文章传家,崔简文章写得好。柳宗元说:他的学问,曾得到崔简的指教,受益匪浅。崔简“博知古今事”,“善谋画”。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刘辟自称留后,不久反叛。崔简曾劝节度使严砺早做防备,严砺依崔简的计谋行事,屡破刘辟叛军,为平叛做出贡献。后来崔简出任连州、永州刺史。可永州刺史还未到任就被人诬告贬到驩州(在今越南境内)。虽经幼弟诉讼朝廷冤情得雪,可他却含冤死在贬地。崔简比柳宗元大十岁,时年仅五十岁。
更不幸地是两个儿子处道和守讷从贬地扶柩过海时,遇风暴也被淹死。柳宗元这时被贬在永州,他暂时草葬崔简。崔简死后,柳宗元独撑起外甥的教养之责。他特别喜欢大外甥女柳媛,说她像大姐:“惠明贞淑,仁爱孝友。……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柳媛闲暇时弹弦乐吟诗如其母,可不幸早早就病亡。
二姐夫裴瑾,是贞元三年中进士,为参京兆军事,金州刺史,还做过万年县令。他乐于助人,有请则应,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凡人有难,必出财力相救,闻名长安城。裴瑾为人性情开朗,善交结。他不轻视同僚和下属,待人一视同仁,不论出身微贱的还是地位高的都喜欢他。裴瑾喜好下围棋,懂音乐,饮酒甚少,“终生不以酒气加人”。他白天交际酬应,“夜读书考礼”,研究整理典籍,深受周围人赏识。后因为人直率被人谗言遭贬,染疟疾而亡。柳宗元和姐夫之间,一为笃友,一为密亲,他文中流露的真情,让我们今人读后也为之感动。
柳宗元不幸的婚姻
柳宗元的婚姻也很不幸。他的婚配是双方家父戏订的娃娃亲。当时两家是同僚相好,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和柳宗元后来的岳父杨凭同在鄂岳沔都团练使李兼那共事,李兼是柳宗元妻子杨氏的外祖父。建中四年(公元784年),柳镇为鄂岳沔都团练使判官,柳宗元这时随父在夏口。杨凭很喜欢少有文才的柳宗元,要把九岁的女儿许配给十三岁的柳宗元,后来始终也没反悔。杨女三岁丧母,自小温顺,没有大户人家“骄盈之色。”
柳镇贞元九年死,柳宗元守父丧。贞元十一年,杨女嫁入柳家,她敬侍柳宗元母亲,柳家人都很喜欢她。柳宗元母亲曾说:“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两家又是世代交好的“通家”,柳母爱之如己子。柳宗元俩个姐姐也把她当亲姊妹看待。不幸杨氏有足疾,行走不便。结婚没三年,怀孕难产,晕倒病重,二十三岁就死。
柳宗元与杨氏的感情非常好,终生为丧妻失子而难以释怀。对妻子的死,他哀痛不亦,发愿要“之死同穴”。这种丧妻之情情一直伴随柳宗元一生。唐代婚姻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男人不但娶妻,还可以纳妾。唐代有个叫崔颖的,娶妻择有貌者,稍不如意就不要,他前后反复多次,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事。柳宗元感情生活比较严肃,自杨氏死至永贞年,六年间柳宗元没有续娶,后来遭贬到死也没再正式婚配。
柳宗元岳父杨凭,兄弟三人,善文辞,皆有名。大历中,三兄弟中进士,时号三杨。杨凭历任显官,做过湖南江西观察使,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贬为临贺尉。后历中书舍人,礼部尚书。柳宗元终生与杨家保持亲密的交往,其间与杨家三兄弟及后人,频有书信,赠诗。让人看感动。
柳宗元在永州时,有一女儿随行。名称和娘,生于长安善和里。这可能是柳宗元在京城与人同居时所生。因其母身分低微,又非婚配,和娘一直没与柳宗元相认。直到柳宗遭贬才随到永州。不幸的是和娘来永州四年,于元和五年四月三日就病死,年仅十岁。
孑然一身的柳宗元,是处荒蛮之中的罪人,不可能求门当户对的婚配,为续子嗣只能寻老农女生男育女。他在《马室女雷五葬志》说:“马室女雷五,家贫,岁不易衣(终年没衣服替换)。……以其姨母为妓于余也。”柳宗元永州后期及柳州时的子女可能为马室女雷五姨母所生。北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唐人尚文好狎(好色)。”唐室王朝开创经济文化盛世,也风行蓄妓纳妾的盛行。《新唐书·宦者列传》载,开元天宝中,玄宗有宫女四万多人。上行下效,州府郡县均设官妓,兵营有营妓,达官贵人有家妓。其蓄妓数百者,史载不胜枚举。官场宴饮娱乐,迎来送往,以妓侍之。而民间则有市妓。据文献记载,唐代金榜题名的士子有召妓侍宴的习惯。以妓为妾是一些文人士者的时尚。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交好,诗文留有有他们召妓酬应的记述。《刘禹锡集》有诗《怀妓四首》。而柳宗元身处困境,为求子嗣,择取贫穷为妓的马室女雷五姨母,实为无奈之举,其内心的苦痛是可以想见的。柳宗元道德人品与那些蓄妓纳妾的达官贵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柳宗元与亲戚的交往及后事
柳宗元重亲情,一生都与亲戚有密切的交往。至元和十四年死前,他姐姐崔氏诸外甥丧亡已尽,他写的这类祭文和墓志凸显于《柳集》同类文字里,让人不忍落眼。柳宗元在《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说:“君死而还,我生而留。”你死,还能回到老家去;我活着却只能留在这荒蛮的地方。他又在《祭外甥崔骈文》里说:“我自得罪,无望还都。”这是一种多么凄苦的心境。乾隆《御选唐宋文醇》说,这是“乐死而哀生”。柳宗元为自己生不如死而悲哀。
柳宗元死时,留有两子两女,长子周六,四岁;次子周七;女无名。柳宗元死前,曾遗书托孤给刘禹锡,并把他生前写的全部文章和诗篇都交给刘禹锡,请他代编成册。当刘禹锡接到好友病死的讣告后,“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泪并落,魂魄震越。”刘禹锡作《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悼念柳宗元,并把柳宗元诗文编纂成集,还在集前写序言。
据《韩集》旧注说,柳告后登咸通四年(八六三)进士,如柳告为周六,此时已四十八岁,入仕可为晚矣。此后柳氏子孙再不见史书有只言片语。柳告或是刘禹锡抚育养大的。柳宗元一生穷困,死时无钱归葬,是他上司裴行立出钱,由其舅弟庐遵把他灵柩送回长安的。柳宗元舅弟庐遵,性谨慎,学文不厌。柳宗元遭贬,他一直随侍身边,至死不去。柳宗元对亲戚友善,众戚弟也对柳宗元一生情重。这在历史上是非常让人敬佩和羡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