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古诗赏析
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古诗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刘仙伦
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不见翠花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译文:
我站在江南的山峰吴山上北望,怅恨地看到那条通往汴京去的道路已经被阻断,到处都扬满了黄尘烟雾。那淮河上的宋金边界此刻正是戒备森严,边界处的要塞以及边防的关口处都有如虎豹一样勇猛善战的将士们把守。然而,所守卫的也仅仅只是陪都临安,广大的中原地区还依然沦陷敌手。我想要北征收复中原,然而天高绝难通,如何才能诉说我收复中原、为国尽忠的决心呢?
追想起那些抗金英雄,他们或被杀或被闲置,中兴大业都被那些奸臣给耽误了。帝王偏安,不图恢复中原,空有神武的威名。又有谁能像当年那个击楫中流的祖逖那样,担当起挥师北上、收复中原的重任呢?而我要等到哪一天才能不再为国事担忧呢?一切都是那么的渺茫无望,我只有拄着筇杖长长地叹息,满怀忧思愁苦,泪如雨下。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词章。词作主要是痛感中原沦丧、报国无门,并慨叹权奸误国,北伐又无祖逖般的击楫英雄。因此,忧思难平,青泪如雨。充分表现出作者时刻不忘复国的爱国思想。
上片写形势,开头“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从江南的山峰(吴山)北望,烽烟(黄尘)弥漫,往汴京去的道路已经不通。“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淮堧,即淮河上的宋金边界,戒备森严。“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边界上的要塞、关口,都有勇猛善战的战士在守卫着;况且,我们不仅只是为了防边,而且还要进攻中原,收复失去的国土。九塞,出自《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貔貅,猛兽名,亦借指勇士。三关:原为宋、金边界上的三个关隘,亦泛指宋、金边防的关口。陪京,即陪都,指建康(南京)。作者在这里一连用了九塞、三关、貔貅、虎豹、陪京等词汇,气势森严,读了令人感奋,使人鼓舞。但是,“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皇帝(天)高绝难通,怎样才能向他诉说精忠报国的决心呢?上片的悬念中结束,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下片抒情,抒发作者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换头三句:“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紧接前片,怀念中兴名将岳飞,被人杀害,韩世忠投闲置散,北伐大计被秦桧等奸臣所阻挠。接着,“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不见徽、钦二宗移跸的所在(汴京),使你皇帝空有神武的威名,不图恢复中原、就不能称之为有为之君。但是,“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谁能如当年击楫中流的祖逖那样,担当起北伐重任,挥师中原呢。拿不出恢复中原、收复国土的计划和措施。哪一天能兴师北上,收复失地,可以不再为国事担忧了?想到这里,“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拄着筇杖长长地叹息,忧思难平,泪如雨洒。一位爱国的人的赤子之心,剖白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在另一首《念奴娇》中,也提到“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山河,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充分显示作者时刻不忘复国大业的爱国思想。
创作背景:
嘉定三年(1210),王居安由工部侍郎知隆兴府(即今江西南昌),在任上平定郴州等地的李元砺起义,第二年改镇守襄阳。大约在此前后,刘仙伦客居其门下,或曾经登门拜谒,曾经为王居安写过颂寿词。四年前,身为著作郎的这位王居安,曾经与张铉、卫泾等人参与史弥远发动的宫廷政变,诛杀了韩侂胄。在他出守洪州的时候,刘仙伦作词《念奴娇》呈献给他。
作者简介: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岳珂《柽史》卷六谓其“才豪甚,其诗往往不肯入格律”,“大概皆一轨辙,新警峭拔,足洗尘腐而空之矣。独以伤露筋骨,盖与改之为一流人物云。叔儗后亦终韦布,诗多散轶不传”。有《招山小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