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 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情分析:
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中阅读、对比、启发、绘图、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在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记忆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采用对比法学习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概念、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学生]点名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
[过渡]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新课:
一.气压分布状况
探究一:阅读第二段并看图回答:什么是高气压?什么是低气压?图上标了哪些高气压与低气压?
[学生]阅读、看图后举手回答: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是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是低气压;字母H代表的是高气压,字母L代表的是低气压。
[教师] 评价并进一步提示:图上的几条虚线是什么?
[学生]看图并结合第二段齐声回答:高压脊和低压槽
[教师]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脊,所以叫“高压脊”;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谷,所以叫“低压槽”。
[小结]综上所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气压状况静态的描述。
[过渡]气旋和反气旋则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流状况而言的。
二.气流状况
探究二:阅读最后两段话并回答:什么是气旋?什么是反气旋?
[学生]阅读后举手回答: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教师]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在垂直方向上由上升气流连接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反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在垂直方向上由下降气流连接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形
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气旋中心区域为低气压,反气旋中心区域为高气压,则气旋与反气旋区域会形成什么天气?为什么?请根据“热力环流四句话”回答
[学生]回忆、思考后举手回答:气旋区域易形成阴雨、大风天气;反气旋区域易形成晴朗天气。原因: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易成云致雨;地面气温低则气压高,易晴朗干燥。
[练习]:展示小黑板上的气旋与反气旋对比表,学生准备5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
[总结]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在气流状况上的动态的描述.
三.扩展
课后思考:低压一定形成气旋吗?高压一定形成反气旋吗?为什么?
四.作业:完成地理《优化探究》对应基础知识预习导引和信息知识解读对应内容。板书设计: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一.气压状况(水平、静态描述)
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高压脊:由高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性
2.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低压槽:由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二.气流状况(垂直、动态描述)
气旋(北半球):反气旋(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