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苞蹄盖蕨
株: 小型岩生蕨类。
茎: 根茎细,直立,长达20厘米,顶端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
叶: 叶簇生;叶柄长8-14(-18)厘米,基径1-1.5毫米,基部鳞片暗棕色,叶柄和叶轴密被暗色腺毛;能育叶长(10-)30-38(-50)厘米,叶片披针形,长(7-)22-28(-32)厘米,宽3-7厘米,一回羽状,羽片16-20对,互生,近平展,柄长约1毫米,基部1-2对略短,斜下,中部羽片长圆形,长2-3.5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钝尖,有钝锯齿,基部上侧耳状凸起,全缘、略波状或具粗锯齿,基部下侧楔形,有三角形裂片或波状齿;叶脉上面不显,下面明显,羽片叶脉为羽状,侧脉8-10对,小脉2叉,耳片小脉羽状;叶干后纸质,黄褐或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禾秆色。
果: 孢子囊群大,圆肾形或马蹄形,生于上侧小脉中部以上,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耳片上常2-5枚;囊群盖大,褐色,膜质,边缘啮状,宿存。
果: 孢子周壁具少数褶皱,有不明显小刺。
国内分布:分布于台湾(台北、宜兰,太平山、新竹,鸳鸯湖、南投、嘉义,阿里山、屏东、台南、台东、花莲)、云南(景东、盈江、贡山怒江及独龙江河谷)和西藏东南部(墨脱南迦巴瓦)。
国外分布:日本、不丹、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生境: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下及灌丛中、岩石上或山谷溪边泥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