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戟
藤本;嫩枝密被锈色粗硬毛,后变近无毛,老枝具棱,紫蓝色,稍木质,直径达4毫米。叶纸质,倒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椭圆状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或有时具小短尖,基部楔形,钝或渐狭,边全缘,上面干时咖啡色或棕黑色,疏被紧贴短弯毛或无毛,下面锈色或棕灰色,密被黄柔毛或仅脉处被毛;中脉上面平,被短粗毛,下面隆起,被柔毛,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粗硬毛;托叶膜质,筒状,长3-4毫米,顶截平,被短硬毛。花序6-8伞状排列于枝顶;花序梗长5-10毫米,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具花4-7;花4-5基数,无梗;花萼倒圆锥状,下部与邻近花萼合生,上部环状,顶截平,常具1-3不明显波状齿或无齿。花冠白色,长约5毫米,管部长约2.5毫米,檐部4-5裂,裂片内面密被髯毛;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花丝短,花药长约1毫米;花柱外伸,柱头长圆形,二裂,子房高于花萼,下部与花萼合生,2-4室,每室胚珠1颗;胚珠扁圆形或扁倒卵形,着生于子房隔下部。聚花核果由2-4花发育而成,熟时红色,近球形,直径4-10毫米;核果具分核2-4。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国内分布:产福建北部、湖北、湖南、广西东北部、四川、贵州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林下或林边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