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叶榕(原变种)
藤状灌木,老枝无毛,幼枝密被深褐色粗毛。叶两列,薄革质,全缘,长椭圆形,长7-11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稀圆形,干后褐色,表面无毛或沿中脉或小脉疏被柔毛,背面幼时被柔毛,后脱落,基生侧脉不延长或延长至叶片1/3处,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约1厘米,微被柔毛;托叶披针形,长约4厘米,早落。榕果生于落叶小枝叶腋,球形,直径1-2厘米,表面疏生瘤状小凸体,被柔毛,顶部微脐状,基生苞片肾形,被柔毛;无总梗,榕果内壁花间散生针形刚毛;雄花具柄,生于内壁近口部,花被片4,不相等,倒披针形,雄蕊2枚,花药长圆形,具短尖,花丝极短;瘿花具柄,花被片4,不相等,近匙形,花柱近顶生;雌花,生于另一榕果内,近无柄,花被片4。瘦果长椭圆形,稍扁,长2-2.5毫米,花柱近顶生,柱头小。花期4-5月,果期6-8月。
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广东
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印度(西北至东北)、缅甸、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
生境:生于海拔400-880米(云南达1600-2300)石灰岩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