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耳羽岩蕨

耳羽岩蕨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3个月前

耳羽岩蕨

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渐尖,棕色,膜质,全缘。叶簇生;柄长4-12厘米,粗1-1.5毫米,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顶端或上部有倾斜的关节,基部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连同叶轴被狭披针形至线形的棕色小鳞片和节状长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0-23厘米,中部宽1.5-3厘米,渐尖头,向基部渐变狭,一回羽状,羽片16-30对,近对生或互生,平展或偶有略斜展,下部3-4对缩小并略向下反折,以阔间隔彼此分开,基部一对呈三角形,中部羽片较大,疏离,椭圆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略呈镰状,长8-20毫米,基部宽4-7毫米,急尖头或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与叶轴平行并紧靠叶轴,有明显的耳形凸起,下侧楔形,边缘变异较大,或为全缘,或呈波状,有时为缺刻状或钝齿牙状浅裂,罕为浅羽裂。叶脉明显,羽状,小脉斜展,二叉(在羽片基部上侧耳形凸起为简单的羽状),先端有棒状水囊,不达叶边。叶纸质或草质,干后草绿色或棕绿色,上面近无毛或疏被长毛,下面疏被长毛及线形小鳞片;叶轴浅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二叉小脉的上侧分枝顶端,每裂片有1枚(羽片基部上侧的耳形凸起有3-6枚),靠近叶边;囊群盖杯形,边缘浅裂并有睫毛。
本种的分布以秦岭山脉(南北坡均产)及太行山脉最为普遍,东达日本,北至黑龙江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西达甘肃东南部(天水),西南达四川(屏山),最南至江西武功山及台湾中部,在东北、河北及山东的海拔一般较低(最低记录为250米),至山西及陕西海拔虽较高,但分布极为密集,在长江以南,分布就极为星散,仅见于大山之中。本种是我国岩蕨属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但南缘只达到南岭山脉的北面。
本种的羽片边缘及羽片基部上侧的三角形耳形凸起的变异较大,有些学者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而建立若干变种或变型,但这一系列形态变异颇难截然区分,且形态特征不稳定,因此据此而建立的种下等级,在分类学上意义不大。


国内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四川)、华中及华东(福建除外)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生境:林下石上及山谷石缝间

上一篇:二尾兰
下一篇:鄂西清风藤

耳羽岩蕨/的返图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