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叉瀑草
根匍匐,附于岩石表面,带状,分枝,宽0.6-0.8(-1.0)毫米,两侧有叶丛,叶丛不与根分枝不联合,相距2-4毫米;每丛叶6-12片,分两列,长至17.6(12.4-23.1)毫米,宽0.2-0.4毫米,针状。可育枝生根的两边,非常短;苞片2-6,针状,长达5-6毫米,早落。花在临近花期时只剩两个苞片,淡紫红色。花期开始时,水位进一步降低,苞片消失,但基部尚存。花1,花芽被椭圆形的佛焰苞覆盖,佛焰苞柄长约3毫米,被短刺毛或腺毛,具乳头状的先端,乳头状的先端在花期时破裂,但宿存的佛焰苞基部包围子房和柱头的底部。花梗长约0.7毫米;花被片2,生于雄蕊两边,线形,长约0.3毫米;雄蕊1,长达2.9毫米,突出于佛焰苞;子房深绿色,椭圆形,长约1.8毫米,宽0.9毫米,1室,特立中央胎座;柱头2,近基部分叉,薄,针状,长约0.9毫米,与子房等长或稍短,顶部分枝,上半部由佛焰苞伸出;胚珠生于隔膜的边缘表面,每隔膜25-35枚。授粉后,佛焰苞和子房发育成浅色的椭圆体,长约2毫米,排列在根两侧,子房柄延长并发育成果梗(约0.7毫米)。成熟的蒴果有12-14条棱纹,在显微镜下明显,纵向裂开;种子黄褐色,有浅沟,长约300微米。
国内分布:福建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无污染的溪流中的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