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蕗蕨
植株高15-20厘米。根状茎纤细,丝状,褐色,长而横走,几光滑,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相距2-3厘米;叶柄长5-10厘米,细长,粗0.5-0.8毫米,褐色,无毛,全部无翅;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6-12厘米,宽4-6厘米,中部最宽,两端均稍狭而钝,四回羽裂;羽片10-12对,互生,几无柄,开展,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稍向上弯,长2-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其下侧极偏斜,密接;一回小羽片5-8对,无柄,开展,三角状卵形至斜卵形,长0.8-2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基部斜楔形,密接,基部上侧一个常复盖叶轴;二回小羽片3-5对,互生,无柄,斜向上,阔楔形至近于扇形,长3-5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或截形,基部下侧下延,密接;末回裂片2-4个,互生,极斜向上,长圆状线形,长1-3毫米,宽不到0.5毫米,先端钝头或截形,常有浅缺刻,全缘,单一或分叉,平直,密接。叶脉叉状分枝,两面隆起,深褐色,无毛,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叶为薄膜质,干后暗褐色,光滑无毛。叶轴深褐色,无毛,全部均有平直的翅,其下部的翅甚狭,向顶部渐宽, 连叶轴宽约1毫米;羽轴及小羽轴曲折,全部均有翅。孢子囊羣细小,多数,位于叶片上半部,着生于各个裂片的顶端;囊苞为等边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圆头,全缘,深裂几达基部,其下的裂片不缩狭。
国内分布:本种在我国东部、南部及西南部分布较广,产于安徽(黄山)、台湾、江西(牯岭)、广东(翁沅)、四川(汶川、宝兴)、贵州(印江、都匀)、云南(德钦、贡山、维西、俅江、大理、中甸、蒙自)等地
国外分布:越南及缅甸也有分布,向北达到日本
生境:生长于山地密林下潮湿的岩石上,海拔600-3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