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叉蕨
植株高80-10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5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5-6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厚膜质,深褐色。叶簇生;叶柄长40-60厘米,基部粗约5毫米,乌木色而光亮,上面有浅沟,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片三角卵形,长30-45厘米,基部宽25-30厘米,奇数一回羽状至二回羽状;顶生羽片三叉,顶生裂片披针形,长15-20厘米,中部宽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两侧稍呈耳状,全缘,侧生裂片与顶生裂片同形但较短小;侧生羽片2-3对,对生,稍斜向上,间隔4-6厘米,基部一对的柄长4-5厘米;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与宽约15厘米,三叉或有一对分离的小羽片;中部羽片披针形,长约10厘米,基部宽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脏形,全缘,单一或通常于基部两侧有披针形的三叉裂片;小羽片披针形,长6-8厘米,基部宽2-3厘米,单一或基部两侧有耳至三叉,先端渐尖,基部近心脏形,全缘。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有单一或分叉的内藏小脉,两面均稍可见并光滑;侧脉下面隆起并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纸质,干后暗绿色至褐绿色,两面均光滑;叶轴乌木色而光亮,上面有浅沟并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羽轴基部乌木色,向上部禾秆色,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网脉中部或连结处,在侧脉间有不整齐的多行;囊群盖圆盾形,膜质,棕色,脱落。
国内分布:产台湾(台北、宜兰、南投、嘉义、高雄)、福建(南靖)、广东(高要,鼎湖山、云浮)、海南(儋县,红毛山,沙煲山、琼中,五指山)、广西(龙州、扶绥、百色、凌乐)、贵州(册亨、三合、晴隆、平伐、安龙、黄果树)、云南(西双版纳、蒙自、河口、思茅、屏边、西畴、麻栗坡、金平、广南、富宁)。
国外分布:越南、锡金也产之。
生境:生长于海拔200-1200米的山谷或河边密林下潮湿的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