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玡榆
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树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长圆形薄片脱落;一年生枝幼时密被柔毛,后逐渐脱落,小枝无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层;冬芽卵圆形,芽鳞背面被覆部分有毛。叶宽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尾状或尾状渐尖,基部偏斜,楔形、圆或心脏形,叶面密生硬毛,粗糙,沿主脉凹陷处有柔毛,叶背密生柔毛;沿脉较密,边缘具重锯齿,侧脉每边15-21条;叶柄长1-1.5厘米,密被长柔毛。花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翅果窄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1.5-2.5厘米,宽1-1.7厘米,两面及边缘全有柔毛,或果核部分毛密、果翅毛疏或近无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宿存花被无毛,上端4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1-2毫米,被短毛。花果期3月下旬至4月。
国内分布:分布于安徽滁县琅玡山(模式标本产地)及江苏句容宝华山
国外分布:
生境:"海拔150-200米地带。生于中性湿润粘土的阔叶林中及石炭岩缝中。阳性树种,能适应酸性土、中性及微硷性土,石灰岩及非石灰岩山地均能生长。可选为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的造林树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