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铁角蕨
植株高2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4-7毫米,基部宽0.5-1毫米,先端钻状,棕褐色,有虹色光泽,薄膜质,全缘。叶簇生;叶柄长10-20厘米,粗1.5-2.5毫米,灰绿色或灰禾秆色,上面有纵沟,疏被红棕色狭披针形小鳞片(基部不呈流苏状),老则近光秃;叶片阔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4-7厘米,顶部渐尖,一回羽状;羽片8-20对,互生或下部的对生,近平展,有短柄(长2-3毫米),各对羽片几以等宽分开,下部数对不变短或略变短,中部的长2-3.5厘米,基部宽1-1.3厘米,菱形或菱状披针形,通直或多少呈镰刀状,渐尖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截形,有显著的耳状突起,下侧斜切而呈长楔形(基部1/4-1/3切去),边缘有不规则的片裂,裂片顶部有钝齿牙。叶脉两面均明显,隆起呈沟脊状,侧脉二回二叉,间有二叉,基部上侧一至二脉常为多回二叉,极斜向上,彼此密接,不达叶边。叶近革质,干后草绿色,两面均呈沟脊状,幼时在羽片下面及羽片柄上均略被褐棕色的狭披针形鳞片,以后逐渐脱落;叶轴禾秆色或下面为灰栗色,疏被红棕色纤维状小鳞片,上面有浅纵沟,在羽片的腋间往往有1枚被鳞片的芽胞,并能在母株上萌发。孢子囊群线形,长4-8毫米,成熟时为褐棕色,极斜向上,彼此密接,自主脉向外行,几达叶边,在羽片上部的紧靠主脉,几与主脉平行,在主脉两侧各排成整齐的一行,在中部以下的为不整齐的多列;囊群盖线形,灰棕色,膜质,全缘,生于小脉上侧的开向主脉,生于下侧的开向叶边,宿存。
国内分布:甘肃东南部(文县、康县)、浙江(昌化)、江西(武功山、井冈山、龙南、广昌)、福建(崇安、建阳)、台湾、湖南(莽山、黔阳、新宁)、广东(乐昌、曲江、梅县、饶平、惠阳)、广西(隆林、龙胜、兴安、象县、罗城、瑶山)、四川(天全、洪溪、雷波、大相岭、峨眉山)、贵州(独山、印江)、云南(澜沧、漾濞、贡山、鹤庆、丽江、双柏、武定、永江、镇康、屏边、蒙自、景东、开远、孟连、文山)、西藏(波密)
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生境:密林下潮湿岩石上或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