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榕树
灌木,高1-2.5米;树皮深灰色;小枝,叶柄密生灰白色粗短毛。叶纸质,窄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散生短粗毛,成长脱落,背面密生黄色或灰白色短硬毛和柔毛,基生侧脉对生,侧脉7-9对,在表面下陷,网脉在背面明显;叶柄长4-10毫米,被毛;托叶披针形,长约4毫米,微被柔毛。榕果单生叶腋,近梨形,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紫黑色或褐红色,密生白色短硬毛,顶部脐状突起,基部收缩为短柄,基生苞片3,三角状卵形,被毛,总梗长7-10毫米,被短粗毛;雄花散生于榕果内壁,近无柄,花被片3,短于雄蕊,雄蕊2或3,长短不一,花药长于花丝;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被合生,先端有3-4齿裂,子房球形,略具小瘤点,花柱侧生,短;雌花无花被,花柱近顶生,长,柱头线形。瘦果肾形,外有一层泡状粘膜包着。花期5-7月。
国内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
国外分布:尼泊尔、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孟加拉国、缅甸、越南
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