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怎么样形成的
雾是怎么形成的?雾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雾对交通安全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浓雾天气中,能见度降低,驾驶者的视线受限,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雾天会发布交通警示,呼吁人们注意安全,那么雾是什么物态变化?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雾是怎么样形成的
大雾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细微水滴(或冰晶)的可视集合体。雾的出现,导致地面的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令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千米的称为轻雾。常见的雾多为乳白色。
在城市及工业区,因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可导致雾呈土黄色或灰色。冰雾则呈暗灰色。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水汽达到(或接近)饱和,在凝结核上凝结而成。雾的形成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因空气温度降低而产生平流雾、辐射雾、上坡雾等;二是因空气中水汽增加而产生蒸发雾、锋面雾、生物雾等。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空气容纳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黏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按照雾的微结构和温度,可将之分为暖雾、过冷雾和冰雾三种。暖雾由温度高于0℃的水滴组成,过冷雾由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滴组成,冰雾由冰晶组成。其中过冷雾常能通过人工催化而被消除。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这个道理了,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里。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这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说法。又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这是说冬雾兆晴,秋雾也如此。有些人锻炼身体很有毅力,不论什么天气,从不间断。其实,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坚持也未必正确,比如雾天锻炼就有些得不偿失。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
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氢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得多。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这更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总之,雾天锻炼身体,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远比锻炼的好处大。因此,雾天不宜锻炼身体。
大雾
雾是什么物态变化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雾的形成正是这一过程的实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或表面时,会放出热量并凝结成液态水,形成我们看到的雾。这种液化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空气中的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等。
雾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冷却和加湿,即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得露点升高至气温,或者气温下降至低于露点而生成雾。雾的出现通常在春季二至四月间较为频繁,因为这段时间的气温和湿度条件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
综上所述,雾的形成是通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的过程,这是一种液化现象,而不是熔化、汽化或其他物态变化。
大雾天如何安全行车
1、出门前,应当将挡风玻璃、车头灯和尾灯擦拭干净,检查车辆灯光、制动等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另外,在车内一定要携带三角警示牌或其它警示标志,遇到突发故障停车检修时,要在车前后50米处摆放警示牌,提醒其他车辆注意。
2、不要用远光灯。雾天行驶,一定要使用防雾灯,要遵守灯光使用规定:打开前后防雾灯、尾灯、示宽灯和近光灯,利用灯光来提高能见度,看清前方车辆及行人与路况,也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这是由于远光光轴偏上,射出的光线会被雾气反射,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开车的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见了。
3、雾中行车时,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车速就必须越低。专家建议当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
4、适时靠边停车。如果雾太大,可以将车靠边停放,同时打开近光灯和应急灯。停车后,从右侧下车,离公路尽量远一些,千万不要坐在车里,以免被过路车撞到。等雾散去或者视线稍好再上路。
5、勤用喇叭。在雾天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它车辆的作用,当听到其它车的喇叭声时,应当立刻鸣笛回应,提示自己的行车位置。两车交会时应按喇叭提醒对面车辆注意,同时关闭防雾灯,以免给对方造成眩目感。如果对方车速较快,应主动减速让行。
6、保持车距。在雾中行车应该尽量低速行驶,尤其是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不要跟得太紧。要尽量靠路中间行驶,不要沿着路边行驶,以防与路边临时停车等待雾散的人相撞。
7、切忌盲目超车。如果发现前方车辆停靠在右边,不可盲目绕行,要考虑到此车是否在等让对面来车。超越路边停放的车辆时,要在确认其没有起步的意图而对面又无来车后,适时鸣喇叭,从左侧低速绕过。另外,也请注意小心盯住路中的分道线,不能轧线行驶,否则会有与对向的车相撞的危险。在弯道和坡路行驶时,应提前减速,要避免中途变速、停车或熄火。
8、不要急刹车。在雾中行车时,一般不要猛踩或者快松油门,更不能紧急制动和急打方向盘。如果认为确需降低车速时,先缓缓放松油门,然后连续几次轻踩刹车,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9、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