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沟通哪五大水系
在古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水运一直是最经济、高效和方便的运输方式。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在连接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沿线地区的工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它的南端起点是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以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这五大水系,主要水源来自微山湖,总长度约为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最初是为了吴国进攻齐国而开凿的邗沟。隋朝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延伸至都城洛阳,并贯通到涿郡。到了元朝时期,进行修复时放弃了洛阳段,直接将运河延伸至北京。
江南运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隋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成为隋朝南北大运河的南段。淮河以北的部分早期使用泗水进行运输。南宋时期,黄河改道入海,泗水成为淮河的一部分,徐州东南地区开始利用黄河河道进行运输,而徐州北至济宁仍然使用泗水作为运河。
公元1283年,从济宁北部开辟了济州河,二十六年后开通了会通河,后来济州河和会通河合称为会通河。从会通河往北,利用卫河(后称为南运河)通往天津。从天津北部的运河一直延伸至通州,沿途是天然的河道。公元1293年,通惠河开通了通州至北京的运河段,运河的终点是北京城内的积水潭,水源来自西山的泉水。至此,京杭运河全线贯通。
自1958年开始,我国对京杭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工程。在徐州至扬州段设置了10个船闸,包括解台、刘山、皂河、刘老涧、宿迁、泗阳、淮阴、淮安、邵伯和施桥等。同时,航道进行了拓宽和加深,使得船舶可通行达到500吨级。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也相当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以及两淮等地,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了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为了使这条“黄金水道”发挥出“黄金”的效益,鲁、苏、浙三省沿线对大运河的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这条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活力,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经过多年的治理,京杭运河已经改建成了连接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的畅通航道,总长达966公里,沟通了淮河、长江、太湖和钱塘江的水系。运河的建设还提高了沿线地区的防洪和排涝能力,增加了灌溉面积。沿河城镇的建设和环境生态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运河发挥了多功能的作用,并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也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和运河城市。运河沿岸的建筑物,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和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实际生产所建造的。运河沿岸还存在着许多民俗风情,如江苏淮安的运河渔民的“交船头”、“汛前宴”和“满载会”等习俗。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愿实际生产的丰收,直接、真切地体现了劳动人民希望实实在在获得丰收的愿望。运河的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相关的艺术形式,如大运河号子。有河工号子,是在挑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等工作中所唱的。这些号子或粗犷简朴,或苍凉雄劲,一方面可以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挥集体劳动。
此外,京杭大运河还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沿运河而建的古老村镇和古代建筑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观光旅行的热门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