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起源,春节的名称和时间
导读: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殷商时期,春节叫“元旦”,指正月初一,从每年的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那么,春节的起源是什么?春节的名称和时间如何确定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春节
春节的起源
春节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节日之一,其起源知之者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来源未有定论,本节收集各家学说,囊括了含“年”兽传说在内的各种观点,阐述了春节兴起的地域以及春节的传承与演变。
春节即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生产周期,与中国人的农业耕种息息相关。古代人把谷物生长的周期称作“年”,《说文·禾部》中记载:“年,谷熟也。”发展到现在,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与西方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以宗教的重大事迹为节日的传统不同,中国的春节是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节日,与民族无关,与信仰无关。也许正因为春节与人们的耕作紧密相连,它才能延续如此之久,分量如此之重,影响如此深远。然而说来也怪,普通中国人其实并不了解这个最重要节日的含义及来龙去脉,大家似乎都以为团圆、祈福、喜庆大概就是春节的全部,其实并不尽然。
春节与过年
在古代,春节有“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名称,这几类名称所指的具体时间也有所不同。如果要弄清楚春节的起源,必须要先界定它的名称和所指的时间点。现今人们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过年”,而何谓“过年”,则必须从“年”的本义入手分析。
春节
春节的名称和时间
不同的朝代对春节有不同的称谓:先秦称“上日”“元日”;汉代称“正日”或“三朝”等;唐宋元明时称“元朔”“新正”“元旦”等;清时称“元旦”“元日”等。现在,春节在民间通俗的说法叫“过年”,而“春节”的名称则是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才确定的新名称。当时“春节”这一称谓只是在民间流传,并未得到官方认可,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正式定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也称“阳历年”,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也称“阴历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正是位于岁首的节日,它寓意着新的开始。旧时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是迎春的节日,后来因为立春和岁首时间相隔不远,就将二者合二为一了,所以说现代的春节包括了近代以前的立春与岁首两大节日。《尚书大传》这样定义:“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隋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中有相近的表达:“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这两本书均指出,春节是一年的开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这可以说与过年的节庆有一定的关联。到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活动,这应该就是“过年”的雏形。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关于岁首的时间并不固定,如:夏为正月初一、商为十二月初一、周为十一月初一、秦为十月初一,直至汉武帝时期启用太初历,历代沿用这一历法,才将新年的时间固定于阴历正月初一。春节通常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实际上,民间普遍意义上的过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正月月底。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春节的起源,春节的名称和时间”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