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俗
导读:清明节是万物沉淀过后的清新和明朗,我们每年清明且思且行,宜思宜行。清明节无限春光,那么古代人的清明习俗是怎样的呢?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呢?想知道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俗,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
荡秋千:这个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即揪着皮绳迁移,古人叫做“千秋”。远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为猎获食物就发明了这种活动。到了汉朝,汉武帝在后庭所祷干秋之寿,宫女们耍绳戏为乐,为避忌讳,遂将“千秋”改谓“秋千”。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干”。打秋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心健康和脑的平衡功能,而且还能培养人的勇敢品质,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项活动。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候叫做探春、寻春等。清明踏青历史久远,史书亦多有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画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以宋都汴京为中心的清明节盛况。
植树:清明节前后,春阳临照,春雨飞洒,种植树苗的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其实,清明植树来源于插柳。民间有一传说:柳永是景枯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柳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为词,始行于世。柳词旖旎近情,使人易入。
植树
柳曾客居扬州,当地教坊多唱柳词,据说凡受柳青睐的歌伎,无不声誉鹊起。柳死于京口,后每年清明之日,北里歌伎率往墓前致祭,祭罢,则在路边折柳簪发,以为悼念,遂成后世插柳的习俗。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放风筝不仅是一件赏心乐事,也是一项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而风筝的制作,本身就包含着美学原理和物理知识。关于风筝的作用,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如春秋时公输班首创以风筝进行战争侦察;楚汉之争时,韩信让人坐在风筝上,乘风飞上楚营上空,唱凄婉的楚歌以涣散楚兵军心。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灯神”。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他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够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即在墓前祭祀祖先或受尊敬的人。这一天城内外的居民,扶老携幼,前往墓地扫墓,烧纸钱,燃蜡烛,以及妇女们的放声哭泣,皆为扫墓的主要内容。秦以前就有祭祀活动,而在寒食节之后扫墓,始于唐明皇。以后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俗。清明节的很多习俗里,扫墓是被保留下来最主要的一项活动。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