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戏曲文化说,京韵大鼓的板式特点

戏曲文化说,京韵大鼓的板式特点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2023-09-16

戏曲文化说,京韵大鼓的板式特点

  京韵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本期的大鼓书为大家介绍下京韵大鼓的板式特点。

京韵大鼓的板式特点

  木板大鼓发展成京韵大鼓后,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方言,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京韵大鼓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平腔适于叙事,高腔表现激昂的情绪,落腔则表现平缓轻松的情绪。

  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京韵大鼓的伴奏音乐可分为“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音乐”。

  (1)过板音乐:是单纯的乐器音乐段落,用在唱段开头和段落之音的“过板”句与句中音或乐逗之间“小过门”比小过门还小的叫“垫点”。

  (2)唱腔伴奏,可随腔伴奏,又可用“基本伴奏点”。伴奏旋律一是同唱腔旋律的加花伸长,连结乐逗自由,对唱腔陪衬,此外还运用一些烘托气氛,表现特定情节的伴奏段落,如“击鼓骂曹”中的“夜深沉”曲牌。

您可能也喜欢: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马派相声特点,马派相声传人有哪些
牛群简历,牛群对相声艺术的影响是什么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