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 > 综合 > 重阳节在农历几月几,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习俗

重阳节在农历几月几,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习俗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1周前

重阳节在农历几月几,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习俗

导读: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那你可知道重阳节在农历几月几?因为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所以重阳节也叫做九九重阳。那么,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习俗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重阳节

重阳节在农历几月几

重阳节是夏历九月九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的月、日都是九,故曰“重阳”。魏文帝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讲:“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

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已经萌芽。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事物纪原》载:“齐景公始为登高。”

到战国,重阳的名称、餐菊、登高的习俗都产生了,但登高、餐菊是否固定在九月九日,已无从可考了。

作为节日风俗,至迟在西汉已经产生了。《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戚夫人的侍儿贾佩兰,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又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楔、登高”。《四民月令》也记载:“九月九日,可采菊花。”

从两汉开始,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沿袭成俗。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重阳你家有大灾,可让家人以绛袋装茱萸,系于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消灾。重阳过后,待桓景全家回来一看,院中鸡、狗、猪、羊、牛全都暴死。费长房说,这是家畜代你们受了祸。

西晋周处《风土记》说,“汉俗九日饮菊花酒以祓除不祥”,“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可见汉晋时期,还有以菊花酒、茱萸辟除不祥、恶气的说法。

菊花

汉晋以后,皇帝百官、文人学士登高饮酒,赋诗咏怀等风雅之事,史不绝书。

东晋桓温九月九日于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大宴僚佐,参军孟嘉被风吹落帽子而不觉。待其如厕,桓温命左右取帽放其座上,并命孙盛作文嘲弄他。孟嘉返回,作文回赠,“其文甚美,四座嗟叹”。后来,“龙山落帽”成为才华横溢的典故。辛弃疾《念奴娇》:“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指桓温)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

东晋陶渊明辞官隐居,重阳节无酒,空对菊花惆怅,江州刺史王弘派白衣使者为他送酒,写下了《九日闲居》诗,其中有“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何如蓬庐士,空视时运倾”的名句。这就是“陶公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唐初王勃《九日》诗,“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描写的就是这件事。

说起王勃,还借助重阳节饮酒赋诗的风俗,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滕王阁诗序》。王勃的父亲左迁交址令,王勃前去省亲,路过南昌,恰碰洪州都督阎氏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都督原计划让其婿作序,以在宾客面前夸耀,故意拿出纸笔让宾客们写。王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让手下看王勃写些什么,逐句禀报。当都督看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佳句时,由衷感叹说:“天才也!”

重阳节时,皇帝也和文武百官一起饮酒赋诗,并赐重阳宴。唐中宗景龙三年(709)九月九日,与群臣登高饮酒赋诗。规定,最后成诗者罚酒。结果,卢怀慎最后完成,被罚了酒。

在古代,几乎是“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过著名的《菊花》诗,留下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绝唱。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重九《醉花荫》留下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佳句。关于重阳节的诗文,传颂千古的佳作应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重阳节在农历几月几,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