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秋节玩兔儿爷的习俗,兔儿爷的传说和起源

中秋节玩兔儿爷的习俗,兔儿爷的传说和起源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1个月前

中秋节玩兔儿爷的习俗,兔儿爷的传说和起源

导读:古人仲秋与中秋通用,所以也叫中秋。《尚书·尧典》中首次提到了仲秋:“宵中,星虚,以殷中秋。”之后,在《周礼》中有“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中秋夜迎寒亦如之”等关于中秋的记载,但这里的仲秋与中秋,并不是指今天的中秋节,而是指农历八月。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玩兔儿爷的习俗吗?兔儿爷的传说和起源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兔子

兔儿爷的传说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病救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像个算命的……一会儿男人装束,一会又是女人打扮。为了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风的,有披着铠甲的,也有不同形象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兔儿爷的起源

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云:“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节

清代诗人栎翁《燕台新咏》也有一首关于“兔儿节”的诗:“团圆佳节庆家家,笑语中庭荐果瓜。药窃羿妻偏称寡,金涂狡兔竟呼爷。秋风月窟营天上,凉夜蟾光映水涯。惯与儿童为戏具,印泥糊纸又搏沙。”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兔儿爷虽为祭品,但也是孩子们喜爱的绝妙玩具。

兔儿爷的制作方法

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的两个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体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头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它的坐骑有狮、虎、鹿、象等。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兔儿爷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旧京,有以此为业者,每到旧历八月,便设摊于街头,适成节日点景。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的兔儿爷还很多见,尤其是中秋节前,街巷到处都设有“兔儿爷摊子”。即使在日寇侵华期间,兔儿爷依然盛行。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玩兔儿爷的习俗,兔儿爷的传说和起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公网安备 3716230200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