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1一、能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存在不足。
1、 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性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
2、 开头的引入比较牵强,由于师生紧张,走了弯路。应深入研究,因为开头的引入很重要。
3、 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4、 第1个例题让学生板演,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不应该这样操作,应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
5、 “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个性化的思路。
6、 “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7、 多媒体的使用缺乏实效性,用小黑板比较合适。
8、 对“教材建议”理解的不到位,“说一说”和“议一议”不一样,“求”和“计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9、 对于“新授内容”可以让学生说,教师板书,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10、 教师课堂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如7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2前两天讲了《最小公倍数》,颇有感慨。
最小公倍数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数学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涵义,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过去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找倍数———找公倍数———找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在“纯数学”的范畴内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虽然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并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省下”较多的时间完成练习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比如, 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无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习数学知识;形式化的、缺乏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也往往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常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被动地进行,等等。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重组,使课堂里的数学能够以一种充满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整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具体地说,就是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自动地”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内部结构特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生活 “进到数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进一步提炼,总结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拉长”了,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各种外部的物质材料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通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源”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3今天刚刚组织学生学习了"找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内容。在课的前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预习基本能够懂得找最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分别找出这两个或三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的。但是我们知道,这样太麻烦了。于是我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竞赛:你能用几种方法找出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5和118和106,8和12
12和483,4和78,12和153,7和14
学生们在这种竞赛方式下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在学过的找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很快找出几种有规律的情况:
第一种:两个数有倍数关系的,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3和6,12和48
第二种: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5和118和9
以上两种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对于除此之外的其它情况行不通,那么其它的情况有没有快捷的方法呢?大家再研究研究看。一句话再次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经过一阵吵吵闹闹过后,一种种新鲜方法闪亮登场:
第三种:用短除法求取如8和1012和15他们从"你知道吗"和老课本中发现了。
第四种:学生们公认最便捷的方法,即用较大的数依次去乘234等,直到积也是较小的倍数时,这个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五种:最后出炉并占尽风头的一种,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它们最大公因数有很大的关系: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40,最大公因数是2,它们的关系是8乘10除以2等于40,所以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这两个数的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为了便于口算,也可以先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先去除其中一个数,再用商乘另一个数即可,如8和10,先用8除以2等于4,再乘10即是40。嘿嘿,真是妙吧。这学生呀,还真不能小瞧他们。只要老师肯放开自己教学的框框架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求知氛围,敏于捕捉学生每个创新的思维火花,善于相机点拨与引导,这样的数学课堂肯定富有实效。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4在教授五年级《找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这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索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在练习环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寻找最小公倍数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提醒我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还有改进的空间,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5《找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让我有了不少收获和思考。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用列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比较熟悉,但对于用短除法等方法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这让我明白,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组织和引导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能仅仅看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6在《找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我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我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规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我发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批改,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7在教授《找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需要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操作。
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作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在练习环节,要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8《找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还有改进的空间,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9通过《找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组织和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上《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10在教授五年级学生《找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方法与学生理解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复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我引入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使用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法来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法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因数,或者在分解质因数时出错。这导致他们在计算最小公倍数时出现了偏差。
针对这一问题,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